剛開始,公孫弘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被任命為博士,專門負責匈奴工作,但是做了一段時間,武帝對他的工作不滿意,就把他免職趕回了老家,要說已經六十多歲,趁機可以退休頤養天年了,但是道了元光五年,武帝在全國大招聘,當地人又把公孫弘推薦上去了,個人高度懷疑公孫弘有背景,不然當地不會這麼賣命推薦他,尤其是第一次推薦上去被刷下來還推薦,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量的。
不管什麼原因,總之公孫弘進了大名單,此時的公孫弘已經七十多歲了,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表達了讓賢的意願,但是當地人死氣擺列的非要選公孫弘,公孫弘隻好勉為其難,再一次來到長安應聘。
參加大招聘的有一百多人,公孫弘的考試成績屬於中下等,但是武帝看到公孫弘的名字,覺得這個老家夥這麼大年紀還這麼執著,精神可嘉,特意把他點為第一名。
要是當時有科舉考試,公孫弘就是狀元了,中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狀元是唐玄宗年間的尹樞,他是四川閬中人,中狀元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與公孫弘年紀相仿。
七十多歲的公孫弘再次鹹魚翻身,成為武帝的大臣,所以十分珍惜機會,此時的他診治手段已經趨於成熟,對於權力鬥爭也十分老到,和他一起被召喚的還有一個年級更大的家夥-轅固,就是景帝年間持刀大戰野豬的那位哥們,已經九十多歲了,算的上資深前輩,轅固看公孫弘十分不順眼,覺得這個家夥沒有真才實學,隻會拍馬屁,所以經常在武帝麵前說公孫弘的不是。
公孫弘好不容易得到這個機會,絕對不能容忍別人破壞,所以聯合一幫儒生隔三差五彈劾轅固,搞的轅固心灰意冷,告老還鄉。
轅固走了,公孫弘也時來運轉,被武帝直接封為待詔金馬門,過了一段時間有被派往巴蜀視察當地情況。
說起巴蜀還的提及一段曆史,當年司馬相如為了拍馬屁自告奮勇要求開發巴蜀,結果錢花了事情沒有辦成,還把當地人折騰的欲仙欲死,公孫弘視察以後如實反映當地情況,但是劉徹是個愛麵子的人,覺得這事雖然是司馬相如辦的,卻是自己同意的,如果否定司馬相如就是否定自己,皇帝怎麼會做錯事呢,所以無論公孫弘說的是不是事實,就是不承認。
公孫弘是個明白人,馬上明白了武帝的小心思,所以第二次上書的時候不但不說這事沒辦成,還極力說這事辦的好,辦的妙辦的呱呱叫,搞的劉徹十分受用。
看來公孫弘有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