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平叛(1)
晁錯的死並沒有改變叛亂的局麵,關鍵時刻,還的靠槍杆子。
太尉周亞夫率領大軍出征,由於兵力有限,戰線又長,以一敵七,無法兼顧,周亞夫分兵出擊:他自己親自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對付實力最強的吳楚聯軍。
曲周侯酈寄對付趙國,酈寄就是酈商的兒子,酈食其的侄子,呂祿的好友,當年被周勃陳平哥倆綁架了老爹做人質,被迫出賣友誼以幫助周勃等人奪取了北軍大營,間接為劉家天下的複立立下大功,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周勃死了,他又在周勃兒子的指揮下出征,這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周家的陰影!
欒布攻打齊國,欒布就是當年給梁王彭越收屍的好漢,這位老兄年紀越大,官運越亨通,絕對的官場勵誌典型,二次創業模範。雖然他的出生年月曆史沒有記載,但是從他和彭越的交情來看,年紀肯定不小了,還能策馬西風,上陣殺敵,獨當一麵,身體真是倍兒棒!
周亞夫出征以後,劉啟對劉濞叔叔依舊不死心,覺得我殺了晁錯,表現出如此強烈的善意,你總的表示一下,就是不同意也的意思意思,給我個台階下,大家一家人,有來有往,為此,他非常體貼的派出劉濞的一個熟人去傳達中央精神—袁盎。
袁盎冒著生命危險,拐彎抹角,終於陰死晁錯,大仇得報,才得意了沒幾天就收到這道詔書,不由倒抽一口涼氣,人算不如天算,算死了晁錯還是逃不過這場劫難,這個時候去吳國勸降,簡直就是肉包子打狗,跟送死有什麼區別。
但是不去,那就連肉包子也做不成了,剁成肉醬倒是可能性較大,雖說晁錯是劉啟殺的,但是與自己的推波助瀾分不開,劉啟也不是傻瓜,哪天翻臉甩個鍋過來,自己也會像晁錯一樣全家不保,算了,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是去吧!
劉濞聽說袁盎來了,以為袁盎是來投奔他的,十分高興,雙方客氣一番,袁盎一本正經,傳達了景帝的講話精神,大意就是晁錯已經誅殺了,削藩的事情就算翻篇了,隻要劉濞退兵,大家還是一家人,叛亂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
劉濞聽的哈哈大笑,他十分得意的指著自己鼻子對袁盎說道:我已經是東帝了,你傳達的是哪個皇帝的旨意。
袁盎這才知道,劉濞已經稱帝了,東帝,東邊的皇帝。
裝狗熊裝熊窩裏,這可如何是好。
好在劉濞因為戰事順利,心情比較好,再加上以前和袁盎合作愉快,打算發揮自身魅力,勸降袁盎。
袁盎雖然是個投機高手,但是投降這事他是萬萬不願意的,一家老小還在長安呆著,投降就意味著滅門,幸福一個,全家遭難,性價比太低,而且袁盎認定劉濞造成不會成功,投降他一時可以保命,長期來說還是會失敗,所以堅決不答應。
劉濞派人把袁盎看起來,準備撿個好日子殺掉祭旗,既然是劉啟送上門來的,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