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報應(1)(2 / 2)

在這插一句,漢文帝之所以被後世認為是賢君,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雖然是皇帝,當時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他講道理,作為一個普通人,這是起碼的涵養,但作為皇帝,這就是奢望。

灌嬰死後,張蒼做了丞相,禦史大夫的職位空了出來,劉恒又開啟了麵向全國的公務員大招聘,有人給推薦了季布。

此季布就是彼季布,當年項羽賬下的四大天王,這位老兄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曆充分印證了一句老話,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

季布被推薦,這事還有點說道,一般人投降到敵方陣營,都是低調低調,最後銷聲匿跡,能保住一條命就不錯了,但是季布這位老兄卻是官運亨通,從中郎做到了河東郡守,河東在當時是大郡,在這種地方幹工作非常容易出成績,而且季布名氣很大,當地猛人雖然不少,卻都非常給季布麵子,自從季布上任以後,個個偃旗息鼓,所以在季布工作的幾年間,風調雨順,沒有出過什麼事

季布有個同鄉複姓曹丘(尋秦記中有個人叫做曹秋道,不知道是不是一家子),人稱曹丘生,兩人本來不認識,曹丘生是個情商很高的人,長著一張可以顛倒黑白的大嘴,是長安有名的交際草,這種人早生一百年,就是蘇秦張儀那個級別的貨色。

曹丘生在長安結識了不少名人,順便當其了權錢交易中間人。就連國舅竇長君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季布雖然不認識曹丘生,但是非常鄙視這種人,這也難怪,武將出身的人大多喜歡采用明刀明槍的方式解決爭端,瞧不起這種搬弄是非的文人,就像當年的酈食其,逮到一個立大功的機會卻被韓信陰死了。不僅如此,季布還特別寫了封信給竇長君,讓竇長君不要結交曹丘生這種敗類。

一般人聽說這種事情無外乎兩種反應,一是不去理他,季布這種猛男,咱惹不起躲的起,不招惹你,你做你的郡守,我做我的生意,井水不犯河水,二呢頂多是隔空罵一罵,君子動口不動手,打架打不過季布,罵人曹丘生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曹丘生這人也是個性十足,季布越是不喜歡他,他越是想招惹季布,不但要招惹他,還打算上門招惹他,竇長君聽說以後十分為難,這事本來是季布和他之間的的事情,沒有想到把曹丘生卷進來,所以好說歹說勸曹丘生不要去找季布,曹丘生倒是十分輕鬆,他對竇長君說,我和季布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大家一定是有誤會,我上門去解釋一下,你隻要給我寫個介紹信,我去一趟就能搞定季布。

季布聽說曹丘生來了,十分生氣,這小子擺明就是來踢館,以為我不敢揍他啊,但是看到竇長君的介紹信,還是決定給朋友留個麵子,先禮後兵,見曹丘生一麵,如果見麵這小子還胡說八道,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

曹丘生看似舉重若輕,其實為了見季布做了充分的準備,季布雖說是個降將,但是名氣很大,名聲很好,搞定了這種人,對於自己的忽悠大業十分有幫助,簡單點說,如果能搞定季布,自己的知名度會大大提升,以後就會得到更多撈錢的機會。

別人認為季布很難搞,那是他們被季布的名氣嚇住,不了解他,曹丘生是季布老鄉,對於季布的弱點一清二楚,武將出身的人吃軟不吃硬,最喜歡別人拍馬屁。

有句話叫做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放在這裏最合適。

所以曹丘生剛一見到季布,就非常謙卑的以仆人自稱。

我是你的仆人,我是來為你服務的,季布將軍。

俗話說,巴掌不打笑麵人,曹丘生這麼一說,季布臉色好看不少,憋了一肚子的氣當場就泄了。

曹丘生告訴季布,您的名氣很大,江湖傳言:的黃金百斤,不如的季布一諾,但是您的名氣隻不過局限在在梁國楚國這些地方,我經常行走天下,認識的人也很多,如果我到處給您打廣告,宣傳您的優點,時間一長,您的名氣就會傳播到整個天下,您說,您又何必拒絕我的好意呢。

季布被曹丘生這麼一說,頓時十分高興,也不再想著收拾曹丘生,而是把他留下來好吃好喝款待了好幾個月,臨走還送了不少禮物。

曹丘生也非常守信用,出去以後到處給季布發廣告,不出多久,季布的名氣遍布全國,成了禦史大夫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