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權力的遊戲(1)(2 / 2)

她在朝堂上正式提議,呂家於社稷有大功,所以應該封呂家功臣為王,誰讚成,誰反對。

至於大功是什麼,你懂的,不懂也不能問。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是右丞相王陵,作為劉家堅定的擁護者,他的理論依據十分強大,當年高祖曾經和諸位大臣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為王者,天下共擊之,既然這是高祖說過的話,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家都的遵守。

出人意料的是,左丞相陳平太後周勃當即表示讚同,他們的理由十分搞笑,高祖在的時候高祖說了算,高祖不在了,太後當家,那就應該是太後說了算。

換言之,劉邦死了,說的話就不算數了。劉邦要是在天有靈,當場就的從墳墓裏炸出來。

正反兩方雖然是二比一結束戰鬥。但是呂後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她宣布此問題擱置,以後再議。

會後,王陵十分憤怒的罵了陳平和周勃兩個叛徒,當年白馬盟誓的時候你們兩個都在,如今高祖死了,你們就拍太後馬屁,以後死了,有何臉麵見高祖。

王陵是右丞相,右大於左,陳平被上級臭罵一頓也不爭辯,隻是淡淡的說道,打嘴炮我不如你,安定劉家的江山,你不如我。

事實證明,陳平沒有撒謊,有大誌向的人往往不在意眼前一時的得失,從這一天開始,他走上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

在陳平看來,今時今日的呂後已經完全掌握了權力,無論是能力,資曆還是人望,這些大臣都沒有實力與呂後正麵對抗,如果明刀明槍硬碰硬的對著幹,下場顯而易見,搞不好就是全軍覆沒,呂後心狠手辣,當年劉邦死的時候就動過一網打盡的心思,如果把她逼急了,說不定又冒出什麼壞主意,況且如今南軍北軍都被呂家掌握,蕭何張良曹參劉肥等實力派紛紛去世,憑他們這些人是沒有實力對抗呂後的。

要想贏,隻有一個辦法

等到什麼時候,等呂後死。

呂後已經五十三歲了,雖然她的身體依然不錯,但是明顯一年不如一年,多年的奔波勞碌擔驚受怕留下了無數的病根,三年的牢獄生活更是讓她生不如死,這些都會慢慢體現出來,她的權力可以打敗一切對手,但是時間卻可以戰勝她。

陳平周勃都比她年輕,等的起。

但是呂後不想再等了,既然有人反對,那就把反對的人幹掉。少帝元年,呂後下詔封王陵為帝太傅,免去右丞相的職位,來個明升暗降,王陵有苦說不出,幹脆裝病不上朝了。

左丞相陳平支持太後有功,被提拔為右丞相。

左丞相的空缺由審食其遞補。

從一個亭長家的低等下人,既無關係,也無靠山,通過英俊的外表,體貼的服務,走夫人路線,奮鬥成為世界最大帝國的丞相,審食其的前半生簡直就是一部勵誌,值得廣大讀者研究學習。

比起那些說謊話騙上床,提起褲子就不認賬的男人,呂後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也是個負責任的人。

除此以外,呂後還用當年對自己有恩的任敖取代了推薦周昌的趙堯,重用宦官張釋,通過這一係列人事變動,牢牢控製了權力。

準備工作做完,開始新一輪的洗牌。

洗牌順序是這樣的,先封劉家,惠帝後宮的幾個兒子,雖然年幼,但是一個也不能少,劉強為淮陽王,劉不疑為淮山王,劉弘為襄城候,劉朝為軹候,劉武為壺關侯。

接下來是呂家,先封大的,追封前國丈呂公為宣王,追封哥哥呂澤為悼武王,再封小的,呂種為沛候,呂平為扶柳候,此時魯元公主已經死了,追封為魯元太後,封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

說了非劉姓不能封王,但這是針對活人的,沒說死人不行啊,天下共擊之,難道要去挖墳嗎,就是要用死人打破規矩。

大家立即聞到了太皇太後的心意,紛紛上書,要求封呂氏為王。

既然中眾望所歸,呂後也不客氣,封侄子呂台為呂王。

當然呂後也明白,封王是為了家族的富貴,並不是為了要奪取劉家的政權,為了避免引起劉氏家族的反感,安撫劉家子弟躁動的情緒,呂後從外交部對匈奴的政策中獲得靈感---通婚。

劉呂兩家通婚,大規模的通婚,通過婚姻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國事變成了家事,無論封誰,大家同享富貴。

劉肥死後,長子劉襄即位,呂後封劉肥次子劉章為朱虛侯,三子劉興居為東牟侯,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呂祿是呂後的侄子,輩分這回總算是對的。

趙王劉友,梁王劉恢,都被迫娶了呂家的女兒,以前有老婆的,要麼幹掉,要麼從正房改為小妾,反正無論如何,一定要娶。我就強買強賣,怎麼地。

多麼完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