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權力的遊戲(1)
作為獨子,雖然在姨媽戚姬,弟弟如意的問題上和老娘有分析,還曾經暗算過準繼父審食其,但劉盈總體上來說是非常孝順的,多年來對老娘言聽計從,對娘舅一門照顧有加,作為失去老公,又失去兒子的劉媽媽,此刻應該是非常傷心,非常非常傷心才對。
奇怪的是,大家很快發現,在皇帝的葬禮上,劉媽媽喊的震天響,卻一滴眼淚也沒有,光打雷不下雨,大臣們以為她傷心過度,眼淚都哭幹了,紛紛勸太後要保重身體。
太後喊的更大聲了。
隻有十五歲的侍中張辟疆看出了門道,他告訴丞相陳平,皇上剛成年就死了,兒子離成年還遠著呢,太後沒有眼淚是擔心大臣們不服氣,趁機作亂,現在雙方互相不信任,形式非常危險,為了避免出現權力鬥爭的危機,丞相何不趁機建議太後封呂產,呂台為將軍,統領南軍北軍,並請太後給呂家親屬加官進爵,讓太後心安,這樣諸位大臣也能免禍。
史書記載,作為謀聖張良的兒子,張辟疆十分聰明,十四歲被封為侍中,在太後身邊工作,劉盈死後,主動找到陳平,要求分封呂家,避免了一場災禍。
十五歲也就是高一的年齡,縱然古人早熟,家學淵源深厚,但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能對政治鬥爭如此敏銳,還能教育大陰謀家陳平,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如果真有這回事,一定是有人教他這麼做。
最大的嫌疑人無疑是呂後。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權力交替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刻,呂後想牢牢掌握權力,但是她不知道大臣們是否忠心,所以她試探大臣的心意,但是,派誰去?
如果是呂家的人,太過明顯,況且呂家的人辦事能力有限;
如果是劉家的人,不好意思,劉家的人不會幫忙;
想來想去隻有張辟疆,他是張良的兒子,張良地位超然,無門無派,大家看父敬子,多少要給些麵子,第二,張辟疆還是個小孩子,小孩子的話怎麼說都行,說錯了完全可以不認賬,第三,張辟疆就在太後身邊工作,易於控製。
更為巧合的是,張辟疆找的不是王陵,也不是周勃,而是陳平,與其說是張辟疆的天賦,不如說是呂後的老謀深算。
從官職上看,三人之中陳平官職最小,從資曆上看,王陵比陳平年紀大,資曆老,還是高祖的老哥們,周勃是三軍總司令,在軍中的威望不是陳平可以比的。
但是張辟疆偏偏找到的是陳平。
因為從劉邦死的那天開始,呂後就徹底明白了陳平的心跡,她相信,陳平一定會滿足她的心願。
這個人,是個滑頭,隻要有肉吃,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如果是周勃,即使再滑頭,也不會如此輕易的答應,因為這個要求簡直是要了周勃的命。
按照漢朝官製,軍隊分為守衛京師部隊和地方部隊,守衛京師部隊主要分為南軍和北軍,南軍駐紮城內,保衛宮中,屬於宮衛尉主管,類似於皇宮警衛隊,所以南軍士兵又稱為衛士。北軍是守衛京師的精銳部隊,類似與現在北京軍區的精銳集團軍,力量強大,長官是中壘校尉,其下分為四塊,分別是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所以北軍士兵又稱屯兵。
兩股兵馬一內一外,站崗治安一類的問題南軍可以搞定,遇到謀反叛亂等大問題北軍出馬搞定。
周勃是太尉,就相當於今天的三軍總司令,軍內一把手,理論上來說南軍北軍都應該向他彙報工作,如果南北軍都成了呂家的人,周勃就成了光杆司令。
周勃還蒙在鼓裏,陳平就借花獻佛,按照張辟疆的意見主動上書,要求把南北軍交由呂產呂台掌管。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呂後馬上批準了丞相的建議。然後非常放鬆的在兒子葬禮上嚎啕大哭。隻是沒有人知道她的眼淚代表著喪子的悲傷還是心意的滿足。
公元前188年,孫子漢少帝劉恭即位,尊張嫣為皇太後,呂雉為太皇太後。
呂雉終於掌握了至高的權力。以前劉盈在的時候還經常和老娘抬杠,現在孫子抬杠還沒有學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就是權力的迷人之處。
長期以來,呂雉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給呂家封王。
作為母家,榮華富貴已經不算什麼了,關鍵是如何世世代代富貴下去,呂後苦思冥想,做官需要能力,侯爵級別太低,隻有封王才是最穩妥的辦法,有了王國,就有了土地,還可以有軍隊,還能世襲,沒有別這更合適的了。
封王當然好,但是就因為這個事情太好了,所以很難辦。
除了長沙王,開國以來的幾個異性王死的死,亡的亡,非劉姓不能封王從潛規則變成明規矩,要想打破這個規矩,想當不容易。
但是呂後相信,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我有了最大的權力,那就應該擺脫規矩的束縛,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