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開工沒幾天,太子太傅叔孫通來了,作為皇帝的老師,登基的大功臣,劉盈十分尊重叔孫通。
老師告訴他;這座天橋有問題。
劉邦的皇陵和宗廟在兩座宮殿的一南一北,先帝的衣冠每個月都在皇陵和宗廟之間往來,如果在這條路上修了天橋,豈不是兒子踐踏老子。
劉盈是個很孝順的人,聽老師這麼一說,非常緊張,馬上決定終止天橋工程。
叔孫通擺擺手,天子怎麼能朝令夕改,這樣會影響威嚴,不如在皇陵旁邊重新修一座宗廟,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過了一段時間,天橋修好了,皇後生了兒子,雙喜臨門,與此同時,長安城的擴容工程也大功告成,隨著政局的穩定,人口迎來了大幅增長,首都長安已經漸漸不能容納接踵而來的人口,經過建設部多方討論決定,自從惠帝元年開始就開始擴容,為了千秋萬代的基業,高標準,嚴要求,城牆道路都重新修築,道路在原有基礎上加長加寬,四通八達,城牆也全部加高加厚,重建以後的長安城,全城周長六十五裏,東南西北每一個方向有三個城門,共計十二個大門,每個門都有一條大道聯通,道路全部按照雙向十二車道規劃,道路兩邊都栽種了樹木,城內共有三宮,九府,八街,九陌,九市,每隔四裏就有一個綜合市場,市場都是兩層以上地標建築。城外開挖了護城河,河寬三丈。
長安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都市。
有來就有去,幾年的時間,相國曹參醉生夢死,終於得到了解脫,留候張良,二姨夫舞陽侯樊噲相繼追隨先帝去另外一個世界打天下去了。
這幾個人中最有意思的是張良,建國後天天低調的在家修煉,對外聲稱不吃不喝不拉,跟著師傅赤鬆子餐風飲露,導引辟穀,雙腳已經離地,眼看要修成正果上天了,卻被呂後這個俗人生生拉了下來。呂後覺得張良在兒子登基這件事情上有大功,不能這麼快上天,所以一定要讓他好吃好喝,多點人間煙火,多在人間行走幾年。
半仙張良的腸胃閑置太久,十分不適應人間飯菜,的了嚴重的腸胃炎,沒過多久就上天了。
不吃飯是假的,身體不好是真的,為了避免老大的懷疑,張良作秀的本領就像他的智商一樣,天下無雙。但是歲數到了,終究難逃一死。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塚一堆草沒了。
人算不如天算。
曹參,張良,樊噲死後,曹窋,張不疑,樊伉三位官二代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張良的小兒子張辟僵繼承了父親的智商,從小就非常聰明,十四歲被呂後安排做了侍中。
按照劉邦生前安排,由王陵,陳平二人繼承曹參相國的位子,為了不分彼此,劉盈廢去相國的名稱,改設左右丞相,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做了太尉,三公變為四公,共同執掌朝政。
幾位前輩走後,劉盈更加肆無忌憚,後宮裏男寵女寵大大的,每天不是在床下喝酒,就是在床上玩耍,老娘忙著和老相好約會,隻要權力在手裏,兒子的身體狀況不聞不問,到了惠帝七年秋天,劉盈一病不起,駕崩與未央宮。
劉盈十六歲繼承皇位,二十三歲駕崩,在位七年,前幾年,一心想著做有為之君,努力工作,任用賢臣,結果被老娘當頭一棒子,打成了神經衰弱,後幾年,自暴自棄,花天酒地,本來就不好的身體被徹底搞垮,年紀輕輕就過世了。
實事求是的講,如果不是呂後的橫加幹預,劉盈會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他為人善良,體察百姓疾苦,工作勤奮,待人謙和,是個守成之君的好材料,如果多活個幾十年,後來的文景之治就要改名為惠文之治了。
但是曆史不能假設,沒有他媽,他做不了皇帝,有了他媽,他做不了一個好皇帝,最終結果是,皇帝做成了,人卻沒了。
張嫣從皇後升級為太後。
這個無數宮鬥劇中女主夢寐以求的時刻,卻是張嫣悲劇一生的開始。
最疼愛他的舅舅走了,那個繼承皇位的孩子卻不是她的兒子。
她隻有十五歲,該怎麼辦。
更可怕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權力遊戲正在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