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仰天問烏江,誰是英雄(1 / 2)

第四十二章:仰天問烏江,誰是英雄

固陵之戰,韓信彭越不幫忙,讓項羽殺了個回馬槍,劉邦損失慘重,為了堵住項羽的退路,劉邦決定拔掉項羽最後的據點—九江國。

英布戰敗以後,九江被項它龍且占領,隨後項羽委任大司馬周殷全權負責九江國,周殷成為九江國的一把手。

上兵伐謀,能用嘴巴解決的堅決不動刀子,何況現在的局勢已經明朗化,隻要周殷不是傻瓜,就可以搞定。名嘴酈食其已經不在了,為了萬無一失,劉邦派出了手下猛將劉賈。

劉賈叫賈,人可不假,貨真價實的猛將,成皋之戰中多次率軍攻打楚軍,燒毀糧草,立下大功,加上與劉邦的特殊關係(本家堂哥),本人又能說會道,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賈到了九江國以後,擺事實講道理,給周殷生動的講了一堂天下大勢的課,又講到了沛公如何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總結出來一句話:跟著漢王混,有肉吃。

周殷聽的很感動,頗有相逢恨晚之感,當天就拍板決定:反水投降。

劉賈勝利完成任務,馬上聯絡在九江鄉下打遊擊的英布,雙方合力很快占領了九江全境,然後攻下壽春,直逼垓下。

此時的垓下,戰雲密布,漢國大軍雲集四周,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垓下,就在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因為這場戰役,成為舉世聞名的古戰場,被成為東方的滑鐵盧,進入人類文明的曆史。

固陵之戰以後,項羽邊打邊撤,走到垓下才發現,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西麵是以劉邦為主的漢國追兵部隊,他們人數占優,穩紮穩打,南麵是從九江國殺過來的劉賈英布,英布這個三姓家奴,跟著項羽的時候不積極,跟著劉邦倒是賣命的狠。這兩路軍隊項羽都不放在眼裏,自己手裏還有十萬大軍,如果就憑他們,保底能打個平手。

關鍵是北麵,彭越和韓信,彭越的遊擊隊已經完成了向正規軍的過度,有精兵數萬,而韓信,是這場戰役的主角,統兵三十萬,自北向南,直插垓下,切斷了彭城與垓下的聯係。韓信,將成為這場戰役的主角。

公元前203年12月,韓信以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周勃、柴武為預備役,自己坐鎮中軍,對項羽發動進攻,這位曾經的項家軍中小職員,不但獲得了與項羽平起平坐的機會,而且他將用自己的才華,擊敗對手。

第一波進攻被項羽擋了回去,就在項羽發動反擊的時候,漢軍兩翼開始包抄,打退了楚軍的攻勢,項羽兵力不濟,腹背受敵,隻好退守垓下。

退守暫時安全了,但是垓下被三麵包圍,攻破隻是時間問題,項羽很清楚。到了晚上,地理學家韓信給項羽來了個心理戰,挑出軍中老家是楚國的,臨時組成前線合唱團,在楚國軍營四周開始唱歌,

當時的家鄉歌曲類似與今天的流行歌曲,隻是流行地域範圍有限,一首流行歌就代表一個地方,項羽聽到漫山遍野的楚國通俗樂曲,以為楚國已經被完全占領了,本來就提醒吊膽,一下子變得六神無主。

隨行的虞姬看出了項羽的心意,這個可憐的女人愛上了當世的大英雄,曾幾何時,身邊的男人光彩奪目,她是那麼的幸福,老家的姐妹們都很羨慕她,嫁了個好男人,而如今,一切即將散去。

人生如霧亦如電,緣生緣滅還自在,誰將新樽盛舊月,那時浮華染流年!

為了不拖累項羽,虞姬在大營中自殺。

有了牽掛,了無牽掛,虞姬死後,項羽再無牽掛,率領八百精騎連夜向南突圍。

天亮的時候劉邦才發現項羽跑了,趕緊派出騎兵總司令灌嬰帶人追趕,項羽渡過淮河,繼續跟隨他的騎兵隻有一百多人了。項羽到陰陵(在今安徽定遠縣四北),迷了路,陷進湖沼地帶,被漢軍追及。項羽領兵且戰且退,退至烏江,隻剩下二十八名士兵(二十八這個數字有點玄乎,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都說太史公是項羽粉絲,非常有可能)

人活一口氣,項羽一世英雄,被幾個嘍囉追的如喪家之犬,非常不爽,決定殺幾個人出口氣,他把手下分成四組,向四個方向衝鋒,自己帶著一路連續斬殺一百多名追兵,連漢軍軍旗都被砍下來了,自己隻損失了兩名士兵。

大家都很佩服項羽,項羽說道:我出道八年,大小七十餘戰,不曾敗過(此處有吹牛成分),今天輸給漢軍,不是我用兵的過失,是老天要滅亡我。

烏江亭的亭長建議項羽渡過烏江,江東是項家的革命根據地,老區人民還是非常擁戴項羽的,隻要根據地在,就有機會東山再起。

項羽是個很要麵子的人,當年他帶領八百江東子弟北伐,如今一個人回去,有什麼顏麵見江東父老,所以堅決不願意渡江,他把自己的馬送給烏江亭亭長,拿起短刀與漢軍作戰,一個人殺死幾百人,自己也身負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