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韓信的戰爭(2)(2 / 2)

陳平告訴劉邦:如今是用人之際,不能得罪韓信,他要當齊王就給他,如果他開口了你不給,傷了麵子,說不定會造反。

劉邦是個聰明人,一點就破,反應也快,馬上繼續破口大罵韓信:想當齊王就說嘛,當什麼代理齊王,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個真齊王,我這就蓋章批準。

一場危機,化為無形。

龍且戰死,齊國失手,楚國舉國震動,失去了一員猛將,國境北方門戶大開,隱隱有崩盤的前兆,曆來勇往直前的項羽第一次感到害怕。

多年的政治鬥爭,項羽也從對手那學了幾招。對於韓信,畢竟大家當年是同事,沒有感情也算有點交情,既然打不過你,那咱們就好好談談,有什麼需求盡管開口,為了拉近感情,他特意找了個叫做武涉的蘇北老鄉前去談判。

武涉:江蘇盱眙人,韓信是淮安人,盱眙是淮安管轄的一個縣,小龍蝦的故鄉,兩人是貨真價實的老鄉。作為楚軍中為數不多的名嘴,武涉雖然沒有隨何,酈食其,劉賈那麼大的名氣,但也非常有實力,項羽最不喜歡耍嘴皮子,如今大難臨頭,死馬當作活馬醫,什麼方法都要試試。

韓信非常客氣的接待了老鄉武涉,雙方開誠布公的交換了意見。武涉有備而來,他知道要想勸降韓信是萬萬不可能的,為今之計隻有曉以利害,說服韓信中立,隻要韓信離開劉邦自立門戶,就相當於砍掉了劉邦一條胳膊,一個沒有人幫的劉邦,並不可怕。

武涉選擇從劉邦的人品下手,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他告訴韓信,劉邦是個不守信用的人,與項羽交鋒多次,出爾反爾,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是不能相信的,如今將軍立下大功,手握重兵,劉邦當然重用你,封王封侯不在話下,一旦楚王被滅,將軍就危險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擁兵自重,三分天下,這樣既保全了性命,也不算違反道義,錯過這個機會,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韓信拒絕了武涉。

武涉走後,蒯徹又來了,雖然立場不同,但是蒯徹和武涉的觀點差不多,殷鑒不遠,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蒯徹的智商明顯比武涉高,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勸諫韓信:麵相。

蒯大師說道:從您的麵相上看,不過是封個候,而且有危險,但是相您的背,貴不可言啊。

這個背可不是斷背山的背,韓信有老婆,這各背是背叛的背,貴不可言的隻有當皇帝,隻要反水,就能當老大。

武涉和蒯徹的話韓信都明白,成皋之戰已經打了許久,雙方你來我往,不分勝負,都已經疲憊不堪,就像一頭疲憊的駱駝,壓垮它隻需要一根稻草,而此時的韓信,占領了齊國廣大的土地,手握重兵,隻要他登高一呼,燕國趙國自然會老老實實的歸順,輕易就可以占領北境,以他的軍事才能,人脈人氣,項羽劉邦誰都奈何不了他,確實是個好機會。

韓信說道:漢王對我有恩,我怎麼能背叛他。

蒯徹說道:當初張耳和陳餘兩個人是異性兄弟,生死之交,感情深厚,可是張耳卻殺了陳餘,人都是有欲望的,你以為和漢王有情有義,但是他已經坑了你好多次了,你和漢王的交情能比得上張耳和陳餘的感情嗎,即使比得上又能怎麼樣呢?

韓信考慮了幾天,最終還是拒絕了蒯徹的建議。

蒯徹非常的失望,比起武臣,韓信可以說是驚才絕豔,舉世無雙,這樣一個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明主,蒯徹一心想幫助他,成全領導成全自己,無奈無論他磨破嘴皮,也無法打動韓信。

蒯徹心灰意冷,覺得再跟韓信混下去已經沒有前途了,說不定還會受牽連,所以主動辭職,改行做巫師去了。

拋開武涉蒯徹的立場和目的,從後來的曆史發展來看,兩個人對局勢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劉邦雖然沒有項羽殘暴,但絕對不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和這樣的人講感情,比東郭先生還蠢。

戰場上,韓信是個天才,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對手,都可以智計百出,最終擊敗對手,這是他的實力,但是搞政治,韓信就像一個小學生,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當不了一個政治領袖,對劉邦無可救藥的感激和崇拜,暴露出他先天依附性的人格缺陷,即使有蒯徹李左車這樣的人輔佐,依舊不能改變局麵。

老大,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