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生死疲勞(1)(2 / 2)

項羽這才明白,中計了,鴻門宴被這老小子忽悠了一回,這回又忽悠我,本打算幹掉他把麵子找回來,這下連裏子都丟光了。憤怒的項羽決定把紀信煮了,但一時沒有找到那麼大的鍋,幹脆就地取材,把紀信連同劉邦的專車一把火燒了。

劉邦稱帝以後,感念紀信的救命之恩,下令在全國為紀信建立城隍廟,紀信從此成了城隍老爺。

紀信:在烈火中永生!

劉邦出城以後,一路跑回關中,重新招兵買馬,準備支援滎陽。就在此時,一個神秘的人物出現了。

如果說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轉折點,那麼轉折點的導火索就是這位神秘人,筆者甚至懷疑這個人是類似尋秦記中項少龍一般,穿越到曆史中去,完成任務以後消失不見。如果不是,隻能說,他真的很厲害。

這個人叫做轅生,生卒年不詳,籍貫不詳,生是當時一種常用叫法,類似現在的先生,所以連他的名字都不詳,隻知道他姓轅。

他告訴劉邦:您不應該直接支援滎陽。

劉邦問道:不支援滎陽怎麼行,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轅生:當然有,您應該從武關出兵,這樣項羽就會帶兵向南去找您決戰,這時候您堅守避戰,拖住項羽,滎陽成皋就有足夠的時間修整,等項羽回去攻打滎陽,你在出兵騷擾他,讓他收尾不能兼顧,時間長了,就可以拖死他。

總結起來就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怎麼樣,是不是有穿越的感覺?

一人一生隻獻一策,足以名垂青史。

這一策,奠定了成皋之戰的勝局,決定了楚漢的氣運。

劉邦恍然大悟,有道理啊,我有三秦舊地源源不斷的兵員糧草,後勤占據絕對優勢,兩翼戰爭進展順利,英布已經回九江收拾舊部,不久就可以發動反攻,韓信占領了趙國燕國,正在準備攻打齊國,敵後還有彭越這個釘子戶,隨時可以咬項羽一口,範增也已經死了,項羽剛愎自用,越來越孤立無援,這時候幹嘛要和項羽硬拚,我隻要按照這十六字方針執行,拖也能拖死他。

筆者生活中經常聽到許多人抱怨:比起做小兵,我更適合做領導,領導真好做,天天聽彙報,拿主意就行了,我要是坐在他的位置,一定比他強。

個人覺得,這是職場最大的笑話。

領導做決策不假,但做決策真的不簡單,無論哪個領導,在做決策前都會麵臨許多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有他的道理,關鍵是:選哪一個。

項羽曾經有很多選擇,比如鴻門宴,比如滎陽圍城,但是他每次都非常堅決的避開了正確的選項,優勢漸漸喪失,敗局逐漸明朗。

而劉邦,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這些選項有些來自手下的幾大頭馬,比如張良,陳平,韓信,蕭何,有些來自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比如隨何,比如轅生。

不管是誰出的主意,我都認真聽,最終選擇一個最有利的。

這就是劉邦的水平!

不能不說,有人天生就是做領導的料。

劉邦采納了轅生的建議,在成皋滎陽和項羽打起了持久戰,同時命令彭越,加快開辟敵後戰場,支援正麵戰場。

作為敵後武工隊首領,彭越終於等到了發揮的機會,他充分發揮機動性強的優勢,在敵後不停的騷擾楚軍,今天偷你點糧食,明天燒你幾座帳篷,後天殺你幾個哨兵。公元前203年5月,彭越攢足精神,放了個大招,率軍渡過雎水,與楚軍大將項聲,薛公在下邳交戰,擊敗了楚軍,斬殺楚軍大將薛公。

在項羽眼裏,彭越就是個大蚊子,嗡嗡嗡的飛來飛去,不停的惡心你,你打他打不到,不打他,他冷不丁的咬你一口,讓你無法安然入睡,不但如此,這隻蚊子膽子越來越大,大白天的也開始咬人了。

為了穩固後方,項羽派終公繼續圍困成皋滎陽,自己帶兵向東攻打彭越。

敵退我進,項羽剛走,劉邦就追過來把終公暴打一頓,解除了成皋的危局。

就這樣,堂堂西楚霸王成了救火隊長,到處滅火。六月,項羽擊敗彭越,回兵滎陽,在被欺騙,騷擾多次以後,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項羽,滎陽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