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邦哥的反擊(2 / 2)

劉邦和韓信共計十萬大軍,在修棧道的掩護下,悄悄的繞過褒水,從今勉縣百丈坡入口,走陳倉道,如同鬼子進村,悄悄的,打槍的不要。

就這麼走啊走,走啊走,走著走著就走到了陳倉,進入了關中平原。

無數漢軍士兵如同時空穿梭一樣,猛然出現在地平線上,章邯這才發現,中計了:聲東擊西。

這是一個古老的計謀,原理非常的簡單,就好比是運球過人的時候要做個假動作一樣,誰都明白誰都會,但是卻永遠有效。

章邯不是沒有懷疑過,但也僅僅是懷疑過,心動不如行動,光有懷疑是不夠的。

失去了秦嶺天險,一切都來不及了。

陳倉失守,章邯逃亡廢丘,劉邦隨即進攻鹹陽,各路人馬如同虎入羊群,四處捕獵,司馬欣董翳這兩位大王故伎重演,選擇了投降。

就這樣,除了廢丘,劉邦占領了整個關中平原。

寫到這,我想到一個問題。

即使劉邦韓信的軍隊到了陳倉,按照範增項羽的部署,章邯司馬欣董翳的實力也應該在劉邦之上,雙方在平原地帶真刀真槍的幹上一場,勝負至少是五五開,甚至章邯應該占據優勢,為什麼這麼快就輸了。

如果章邯能拖住劉邦幾個月,等待項羽出兵援救,也許局麵就不一樣了。

我又仔細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發現,原來答案就在不遠處。

就在韓信麵試的過程中,他告訴劉邦:秦國舊地的人很不喜歡章邯,司馬欣,董翳,因為他們,二十萬秦國降兵被項羽活埋,在鄉親們的心目中,他們是秦國的叛徒。

秦國舊地的百姓也非常不喜歡項羽,本來以為他是來幫助他們,結果他比秦始皇還壞,入關以後燒殺搶掠,簡直是大大的壞。

一個是叛徒,一個是壞蛋,這兩種動物都不受人待見。

而劉邦就不一樣了,約法三章奠定了他天王巨星的地位,軍紀嚴明,秋毫無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在關中人的心目中,他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除了他,我們誰都不認。

項羽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在他看來:秦國人不喜歡這三位,所以這三位才死心塌地的給項羽賣命。可惜三個人的心意抵不過百萬人的心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切盡在韓信掌握之中。

占據了關中,劉邦第一件事,派人去接家眷。

出來這麼久,家人一直在沛縣,沛縣是項羽的地盤,一旦造反的消息傳過去,家人的處境就不妙了。劉邦是個明白人,所以派手下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彙合在南陽地區的老朋友王陵一起,準備把家人接過來。

王陵也是沛縣人,劉邦起義之前兩個人就認識,王陵比劉邦大,所以劉邦一直喊王陵做大哥。這位大哥雖然不是壞人,但是心裏還是有些看不上土包子劉邦,所以劉邦起義以後王陵自立門戶,占領了南陽一帶。

劉邦封王以後,王陵終於認清了形式,決定歸順劉邦。作為老相識,合並談判非常順利,王陵加入劉邦的隊伍。

但是作為占據中原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一股力量,項羽也想拉攏王陵。劉邦占領關中的消息已經傳到項羽耳朵中,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拉攏王陵,項羽有一個優勢;王陵老娘在他手裏。

這個籌碼很大,項羽非常有把握,可以搞定王陵,所以他非常尊重王陵老娘,連座次都十分講究,充分體現了他尊老愛幼的姿態,希望以此感動王媽媽。

王陵派人到項羽軍中談判,希望可以釋放老娘,走的時候王陵老娘非常動情的告訴使者:讓兒子專心工作,好好跟著劉邦混,不要惦記家裏。

為了不對兒子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王陵老娘選擇了非常極端的方式:自殺。

母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情感,為了子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犧牲自己,照亮兒子,偉大的王媽媽。

紛紛都是人間死,母死髙名萬古新

項羽的計劃再次落空,惱羞成怒,下令把王陵老娘煮了(曾經對勸諫他的韓生用過類似手段)。對一個深愛自己兒子,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死了都不放過,項羽的惡名不是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