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聽到以後大怒,這還得了,不誇我帥就算了,敢罵我是猴子,蒸殺。這裏要多說一句,項羽好像特別鍾情這種殺人方式,後續還會經常使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包子吃多了。
當然,奮鬥這麼多年,項羽也沒有打算回去當老百姓,作為項家軍的繼承者,楚國的江山是自己叔侄打下來的,如今叔叔不在了,楚國就應該是自己的。
憑心而論,項羽的想法沒有錯,但是現階段要想把楚國據為己有,還有一個障礙。隻要他在,項羽心裏就不舒服。攻占鹹陽以後,項羽派人請示懷王,下一步怎麼辦?懷王回複:按既定方針辦。
既定方針:先入關中者王。
劉邦先入的關,他自己現在都不敢啃聲要封王,楚王非要這麼做,擺明就是不給項羽麵子。項羽怎麼能不生氣。
作為諸侯國的盟主,此時的懷王依舊是名義上的領袖,但是形式對他越來越不利,培養代言人(宋義)失敗,苦心扶植的另一位代言人劉邦自顧不暇,一直打壓的項家逆襲,重新掌握了權力,而且項羽比項梁更加野蠻,殘忍,楚國贏了,他輸了。
懷王看透了一切,卻毫無辦法,隻能通過這種方式出出氣!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於實力。
項羽決定,把這塊回家的絆腳石搬掉!既然你想出氣,我就讓你咽氣。
到了春天,各路諸侯開會分封天下,大會順利通過大股東項羽的議案,一致推舉懷王升級為義帝,同時項羽提議,按照古製,帝王都的居住在江河的上遊地帶,所以義帝應該遷移到湖南的郴縣,以匹配義帝的新頭銜。這個理由非常的拙劣,幸好那時候沒有遙感衛星,不然項羽的把義帝遷移到三江源去。
不合理不要緊,實力最有說服力,大家一致通過項羽的提議,按照對外交往五項原則,這是你們楚國的家事,別人不幹預楚國內政。
一年以後,項羽命令英布殺掉了懷王,徹底斷絕了後患,羊倌出身的沒落王孫,在做了4年的傀儡以後,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位偶爾露崢嶸的義帝,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錯誤的位置,和錯誤的人進行了一場錯誤的博弈,他的人生就是一個錯誤。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王侯將相的種,給他帶來的是一場災難。
搬掉第一塊石頭,項羽開始了回家前的第二步計劃,分封諸侯。
作為領導,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項羽當然不讓,首先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定都徐州。畢竟義帝還在,叫楚霸王有些不好意思。雖然叫西楚,地盤一點都不含糊,東楚,南楚都歸自己管,就差沒有發明個北楚湊一桌麻將。
第二個是劉邦,鴻門宴讓他跑了,項羽範增痛心疾首,但大家都是要麵子的人,講究以和為貴,不好意思違約去二次攻打,隻好暗暗使壞,給他封了一塊好地:巴蜀。
作為著名旅遊目的地,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四川是個好地方,不好意思,那說的是近現代。
在當時,隻有被流放的人才去那裏,就和清朝流放寧古塔,流放伊犁差不多。道路艱難,人跡罕至,毫不客氣的說,當時那裏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現在驢友的天堂。
範增笑眯眯的告訴劉邦:您看,先入關中者王,巴蜀也屬於關中嘛,很多諸侯想去項王都沒有答應,我們說話是很算話的。為了表達我們的誠意,漢中也歸您管,您以後就叫漢王吧。
大漢的漢,就誕生自這麼一個陰謀,確切的說,這是一個陽謀,大家當麵說清楚,去也的去,不去也的去。
為了防止劉邦不老實,項羽把關中分為三塊,封章邯為雍王,管理鹹陽以西的土地,建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管理鹹陽以東至黃河,董翳為翟王,管理上郡地區。這三位都是項羽的手下敗將,對項羽忠心耿耿,三個人占據了秦國故地最好的位置,像三把大鎖,牢牢鎖住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