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進城了(2 / 2)

從秦王宮的誘惑中擺脫出來以後,劉邦的頭腦一下子清醒起來,他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兄弟們還的努力,為了取得徹底的勝利,劉邦和手下的大臣們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提出了十個字的口號。

作為一個外來戶,入侵者,劉邦的這個口號如同一顆炸彈,在秦國大地爆炸開來。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就是傳遍後世的“約法三章”。

作為飽受秦國惡法禍害的關中老百姓,受夠了那些從商鞅時期就開始實行的各種法律,這位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所信仰的法律,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把百姓變成皇帝的奴隸。如果你反抗,就用法律把你幹掉,所以他的法律最大的特征就是:狠。狠到最後,因果報應,自己被車裂了。

劉邦非常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點,所以他的解決方案非常有針對性,老百姓最想改變的,就是他最先想到的。

一個人,如果能急人所急,就會收獲好人緣,得到好名聲,比如宋江,綽號“及時雨”,雖然屢屢受難,但是到哪都有人幫助他。

一個領袖,能急天下之所急,他就能收獲天下的人心,天下人都會幫助他,支持他。

從這一天開始,劉邦從一個侵略者變成了解放者,他失去了秦王宮的香車美人,得到了天下的人心。

富人的財產得到了保護,貴族的性命得以安全,混亂的秩序得到了控製,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劉邦是關中人民的大救星。

而此刻的項羽,正在密謀製造長平之戰以後最大的殺降慘案。

章邯投降以後,項羽率領大軍平定了黃河以北的地區,關東再無大戰,下一步就是入關。就在此時,一個巨大的危機悄悄開始蔓延。

聯軍中不少人曾經在秦國勞改過,勞動改造期間,被打罵是家常便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到了現在,一朝翻身做主人,自然要把仇來報,找到找去,就把怨氣發泄到剛剛投降的秦軍頭上,誰讓你們都是秦國人呢。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年你們打我的,我要十倍百倍的還回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投降的秦軍本來就不服氣,大秦帝國的傲氣深深的埋藏在血脈中,投降也就算了,還被這群手下敗將欺負,一來二去,軍心起了變化,開始有嘩變的傾向。

嘩變,向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千兩百年後的馬嵬坡,唐軍嘩變,殺了宰相楊國忠還不解恨,非逼著唐玄宗處死楊玉環,有情有義的李三郎再三下令,士兵就是不買賬,最終不得不屈從,命令高力士勒死楊貴妃。

20萬秦軍,一旦嘩變,後果不堪設想。

項羽召集手下大將英布蒲將軍商議,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位老兄商量了一晚上,最終決定:為杜絕後患,除了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其他人全部活埋。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無數秦國士兵從睡夢之中驚醒,一個個被五花大綁,押送到一片空地,這裏遍地都是土坑,而這些土坑,就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押送的士兵一腳將他們踢倒在坑中,緊接著,無數的泥土揚起,灑落到他們身上,一點一點將他們吞沒。

他們不甘,屈辱,憤怒,恐懼,後悔,最終彙集成一聲巨大的呐喊:你們會遭報應的,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的。

古語有雲,殺降不祥。項羽讀過兵書,道理都懂,隻是不在乎,或者說,他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就好像他之前多次屠城那樣。

長平之戰白起活埋了40萬趙軍,得到殺神的美譽,五十多年後,項羽有樣學樣,坑殺了20萬秦軍,因果循環,絲毫不爽。

最大的隱患去除了,項羽常常的出了一口氣。

就在此時,前方來報,劉邦已經進了鹹陽,還派兵把守函穀關,不讓諸侯軍入關。

不能不說,這是劉邦的一大昏招,想吃獨食想瘋了。

以劉邦的實力,根本守不住函穀關,項羽一聲令下,以英布為前鋒,一舉攻破函穀關。

漫道雄關真如鐵,霸王麵前都是渣。

換了一撥人,威名顯赫的函穀關就像紙糊的一樣。

決定戰爭勝負從來都不是關卡的險要,而是人心。

而此刻的項羽,兵強馬壯,氣勢如虹,猶如下山的猛虎,穿過函穀關直撲鹹陽。

劉邦最大的危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