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保總監趙成的帶領下,閻樂順利找到了驚慌失措的大盜,此刻的二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侍衛看到閻樂來了都主動躲到一邊去,隻有一個太監沒有離去。
二世很感動,對太監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呀,競至於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太監這時候也說了句實話:我要是早告訴,早就被殺了。
但他還抱有一絲希望,作為趙高的學生,領導,同謀,拋開工作關係,大家可以談談感情,於是問閻樂:
我可以見丞相嗎?
不行,
我願意當個郡王,隻要你們不殺我
不行!
萬戶侯?
不行!
老板姓?
你煩不煩!
一番討價還價,閻樂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告訴二世:我是奉命來殺你的,你就不要討價還價了,丞相不想聽,我也不會傳達的。
天真的二世,還以為這是一場談判,你連籌碼都沒有,人家憑什麼和你談。
二世終於明白,一切都是假的,從沙丘平台的遺詔,到屠殺自己的哥哥姐姐,腰斬李斯,逼馮去疾自殺,包括趙高那匹叫做馬的的鹿,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
如果還有一點是真的,那就是作為君王,要保留一點尊嚴。
二世選擇了自殺。
作為曆史上最為失敗的富二代,有必要對他的一生做一點總結。
如果秦始皇隻是一個土財主,那麼二世的命運也許不會這麼悲慘,他任性,自私,貪玩,缺乏主見,懶惰,根本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親王也許更適合他,有吃有喝,有權有勢,開開心心的過完一生。
一切都源於那次旅行。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旅途中有許多的路口,通往不同的歸宿,我們可以張望,但必須選擇,當我們選擇走上那條路的時候,那條路就叫做命運。
二世在命運的路口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斷送了秦國,也斷送了自己。
他不是個好皇帝,也不是個好人,曆史給了他一個名分:昏君。
所以說,人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二世走後,趙高擁立子嬰作為接班人,趙高自己也想過過把皇帝的癮,但是剛露出苗頭就遭到大臣的反對,再加上山東盜賊聲勢浩大,趙高不願意當出頭鳥,所以依舊選擇隱居末後。在他眼裏,子嬰和胡亥一樣,隻不過是自己的一個傀儡。
不能不說,算無遺策的趙高失算了。
子嬰的身份曆史中有很多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
1、“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以此老看,子嬰是二世的侄子,秦始皇的孫子,
2、“李斯列傳”中寫道: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3、“六國年表”中寫道:高立二世兄子嬰,意思就是子嬰是胡亥的哥哥。
聽起來有點亂,我們來捋一捋。
依據前文交代,秦始皇有34個孩子,24個兒子,除去長子扶蘇自殺,其餘的22個都已經被小弟弟胡亥幹掉,也就是說秦始皇已經沒有兒子幸存,據此推論,子嬰是二世的哥哥不成立,
按照另外一種說法,子嬰是二世的侄子,這個說法也經不住推敲。按照年齡推斷,秦始皇虛歲50去世,長子扶蘇年齡不會超過35歲,當然不排除秦始皇早熟,在第二發育期結束以前就生兒子,即使如此扶蘇年齡也不能超過40歲。
按照扶蘇40歲計算,子嬰如果是他的兒子,年齡應該在20-25歲之間,這個年齡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子嬰不久就要與自己的兒子密謀幹掉趙高,按照現有年齡推斷,他的兒子應該在10歲以內,難道要和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密謀幹掉丞相?這會教壞小孩的。
所以他是胡亥侄子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個身份,秦始皇的弟弟,二世的叔叔,曆史記載,秦始皇隻有一個弟弟,成蟜,看過尋秦記的朋友應該記得這個名字,這位老兄當年與哥哥搶皇位失敗,在哥哥稱帝以前就先走了,至於秦始皇那兩個同母異父的便宜弟弟,早就被一鍋端了。
在筆者看來,子嬰是誰這已經不重要了,秦國這艘大船已經開始沉沒,無論船長是誰,都不過是個陪葬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