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回複很幹脆:隻要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間,我就出兵。至於楚國的解圍之恩,那是另外一回事,恩怨分明,先解決怨,再報恩。
田榮還講對楚國趙國講了一堆大道理,他這樣說:手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手,足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足。為什麼呢?因為倘若不這樣的話,就要害及全身。而現在田假、田角、田間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並不是手足骨肉之親,為什麼不殺掉他們呢?況且若是秦朝再得誌於天下的話,那麼不僅我們要身受其辱,而且連祖墳恐怕也要被人挖出呢
不能不說,田榮這個道理講的真是那麼回事,用公心把自己的私欲掩蓋的不留痕跡。
趙國楚國都是愛麵子的人,既然收留了田假田間,不能因為你田榮一句話就殺了,那以後誰還敢來投奔自己,所以堅決不同意。
田榮覺得自己被盟友背叛,你不仁我不義,堅決不出兵。
沒有外援,項梁獨自帶隊,在定陶再次打敗秦軍,同時,劉邦項羽在雍丘也打了勝仗,斬殺了三川郡郡守--李斯兒子李由。
項梁大喜,出兵以來連續的勝利讓他開始飄飄然,覺得擊敗章邯勝利在望。
但是他手下的謀臣宋義卻不這麼看。
宋義原為楚國令尹,六國複辟,宋義投到楚將項梁麾下,
對於宋義要多說一點,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
由此可以看出宋義雖然是項梁的下屬,但並非小人物,至少曾經是個大人物。
宋義規勸項梁說:“打了勝仗後,如若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心啊!”
宋義說的是實情,章邯在濮陽據守,秦國的援兵源源不斷的趕來。項梁雖然打了勝仗,但已經失去後援的可能。
但項梁對宋義的勸告不以為然,他派宋義出使齊國,希望憑借宋義的口才說動齊國田橫可以改變主意。宋義在途中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道:“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顯回答說:“是啊。”宋義道:“我論定武信君必會失敗。您慢點去當可免遭一死,快步趕去就將遭受禍殃。”
一語成讖!
秦二世調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意氣風發的項梁就這樣死了,這位貴族的後裔隱忍多年,終於得到了複國雪恥的機會,心思縝密的謀略讓他在陳勝死後快速取得了楚國的領導權,高人一等的軍事才華讓他在章邯咄咄逼人的進攻麵前反戈一擊,為已經形成一邊倒的局勢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照此形式發展下去,項梁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天下抗秦盟主,以他的才智,後世將沒有劉邦什麼事。
可他還是敗了,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命沒了,項梁與勝敗再無關係。
項羽和劉邦攻打外黃許久也沒有打下來,決定撤兵攻打陳留,項梁戰死的消息此時傳來,軍心大亂。
項羽劉邦和蒼頭軍大將呂臣一起撤兵向東退走,楚國進入緊急狀態,楚王從首都盱眙遷都徐州,呂臣項羽劉邦分別駐紮在徐州附近。
革命形式陷入低潮,一切變得嚴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