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遍地狼煙(2 / 3)

張耳陳餘派人尋找到了趙國原來的貴族子弟趙歇,立他為趙王。

趙國的風波這才告一段落。

劉邦的日子也不好過,9月剛剛起義,10月泗川的郡監就把劉邦圍困在豐縣,劉邦經過浴血奮戰,打破了敵人的包圍圈。

為了進一步擴大革命根據地,劉邦讓自己的發小雍齒守老窩豐縣,自己帶人攻打薛地,薛地就是今天的山東藤縣附近,薛地郡守叫做壯,這個人明顯不夠壯,被劉邦一個回合就打的滿地找牙,逃到了河南濮陽,又被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幹掉了。

可悲的是,劉邦打了勝仗興衝衝的回來,發現雍齒叛變了,原來在劉邦離開的這段時間,魏國丞相周市帶兵攻打豐縣沛縣,雙方打著打著打出了感情,雍齒投降了周市。

這件事情讓劉邦非常鬱悶,他把雍齒當兄弟,雍齒卻在背後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他不知道,雍齒從來就沒有把他當兄弟,而且從心底看不起劉邦。

據曆史記載,雍齒是豪強出身,有錢有勢,劉邦是貧農,雖說有點交情,但壓根就不是一類人。在雍齒眼裏劉邦不過是個天天窮嘚瑟的流氓。

所以說有時候交朋友,也的講究門當戶對!

劉邦帶頭起義,雍齒選擇默默的跟隨,等到劉邦不在家,雍齒那壓抑已久的鬱悶終於釋放出來,與前來招降的周市一拍即合,投降了魏國。

劉邦大怒,帶兵狂攻豐縣,一定要殺雍齒泄憤。

雍齒也不是等閑之輩,早有準備,把個豐縣搞的鐵桶陣一樣,任你劉邦怎麼攻打,就是攻不下來。

這就尷尬了,老窩被自己的發小端了,英明神武的赤帝之子竟然無容身之地!

此時,東陽人寧君和秦嘉聽說陳勝死了,就擁立景駒做了楚王,景駒是楚國貴族出身,血統正宗,名正言順。擁立完成以後秦嘉重整兵馬,打算在定陶和秦軍決戰。

為了獲得外援,景駒派公孫慶出訪齊國,拜見齊國大王田儋,希望齊國可以和楚國一起進兵。

田儋非常傲慢的接待了公孫慶,一見麵就劈頭蓋臉的指責楚國立新國王怎麼不征求齊國的意見。

公孫慶是個能言善辯的主,聽了這話非常生氣,直接對嗆田儋:齊國立大王也沒有通知楚國啊,而且反抗暴秦是楚國先舉的大旗,應該以楚國為盟主,號令天下,言下之意,楚國的事情輪不到你田儋在這指手畫腳。

田儋惱羞成怒,把公孫慶殺了,聯盟的事情不了了之。

打不下豐縣,劉邦決定去投奔景駒尋求援助,途中偶遇一個人戴了100多個手下打算去投奔景駒,這個人就是張良。

這是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偶遇,這次偶遇改變了彼此的一生!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就是今天的今河南平頂山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祖父父親都是韓國的宰相,標準的貴族子弟,但到了張良這一代,韓國國力不濟,第一個被秦國吞並。張良從貴族變成了沒落貴族。

沒有了祖國,張良什麼都不是!

在大勢麵前,多數人選擇了隱忍,但是張良不一樣,為了報仇,他不惜一切代價,散盡家財,弟弟死了也不安葬,浪跡天涯,尋找救國之策。

他決定殺掉秦始皇,為此跑到今天的朝鮮半島附近,找到那裏的穢國國主滄海君,借了一個猛男大力士配合自己的刺殺行動。地點就在博浪沙。

可惜大力士60斤重的大鐵錘擊中了秦始皇的備用車,張良從蘆葦地倉皇逃命,計劃失敗。

這次失敗對張良打擊很大,此後他隱姓埋名,躲在下邳,一躲就是十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良在沂水散步的時候遇到了黃石公,黃石公與鬼穀子齊名,是當時神仙一般的角色,據傳他本是秦國重臣,姓魏名轍,被秦始皇冷落以後歸隱山林,著書立說。

這個脾氣古怪的老頭經過一番考驗,送給張良一本自己寫的兵書“太公兵法”,此書乃黃石公一生心血,大成之作,有神鬼莫測之功,奪天地造化之力,張良經過一番刻苦學習,謀略大成,重新燃起複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