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者卻不能一心,必定行之不遠,
田臧上位以後,命令李歸繼續攻打滎陽,自己率軍向西,在敖倉全力迎戰章邯,敖倉位於如今的河南滎陽東北敖山,是秦國重要的後勤糧倉,也是黃河濟水漕運的中轉站,戰略地位十分險要。
田臧帶著新官上任的快感,希望以一場勝利為自己正名。
也許的老天看不慣田臧的卑鄙,也許是田臧的好運已經耗盡,章邯銳不可當,田臧大敗,自己也戰死。
兵貴神速,擊殺田臧以後,章邯再接再厲,在滎陽城下擊殺李歸,同時派手下另外一隻軍隊攻占了郯地,就是今天山東郯城附近,郯地守軍將領鄧說逃走,被陳勝殺死。
另一隻軍隊乘勢攻占了許地,即今天許昌附近。許地的將領伍逢大敗,也跑了。
連戰連敗,張楚國岌岌可危!
隻要勝利持續下去,所有的矛盾都會被掩蓋,一美遮百醜。
失敗就好比多米諾骨牌,推倒第一張,後麵就失控了。
此時的陳勝已經逐漸失去對軍隊的控製,一個明顯的案例就是陳縣的蒙嘉,葛嬰老鄉符離人朱雞石聚眾起兵,將東海郡守圍困在郯地,陳勝聽說以後,派了手下一個叫做畔的人前去收編別人,陳勝是名義上天下義軍的盟主,派來的人就好比欽差大臣。
這位畔先生自稱武平君,可是等他到了郯地根本降服不了蒙嘉,蒙嘉自立為大司馬,對手下的人說:武平君年少不懂事,也不懂軍事,我們不聽他的。
不聽也就算了,過了一段時間蒙嘉嫌棄武平君在他那礙事,找個理由假傳陳勝的命令,把武平君給殺了。
但是這個時候陳勝已經顧不上了!
二世看到章邯連戰連捷,決定擴大戰果,派了司馬欣,董翳前來輔佐章邯,章邯如虎添翼。
他一路攻打到陳勝的老巢陳縣。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柱國君蔡賜臨危受命,率軍狙擊章邯,無奈張楚國天命已盡,蔡賜的忠心終究無法抵禦秦軍的殺氣。
蔡賜戰敗被殺,一代智囊,就此殞命!
章邯馬不停蹄又進攻陳縣西邊張賀的軍隊,此刻陳勝已經無暇做自己的太平楚王,親自上陣督戰,但是章邯此時已經不可抵擋,一場大戰,張賀兵敗被章邯所殺。
到了12月,陳勝前往汝陰視察,汝陰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陽,回來的時候被他的馬車司機莊賈殺死,莊賈殺了他以後投降了章邯。
一代張楚大王,煙消雲散。
陳勝死後,曾經在他身邊擔任侍衛的呂臣,收拾殘兵,在安徽界首北東山再起,號稱“蒼頭軍”,這個名字曆史上有爭議,有說蒼頭是奴隸的代稱,也有說因為呂臣的隊伍都戴青色的帽子,所以叫蒼頭。不管什麼原因,都可以看做是張楚政權的一種延續。
呂臣率蒼頭軍再次攻克陳縣,殺了叛徒莊賈,把陳勝重新安葬在芒碭山主峰西南,諡號為“隱王”。
懷情不盡曰隱,陳勝在大澤鄉首義,卻功敗垂成,被小人暗害,沒有得到善終,所以有懷情不盡之意。
劉邦稱帝以後,沒有忘記當年的老領導,派30戶丁役守護陳勝墓,並按王侯待遇對陳勝年年殺牲祭祀。司馬遷將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業和湯放桀,武王伐紂相提並論,孔子作《春秋》相比,高度評價了陳勝一生的功績。
那個少有壯誌,夢想著富貴的大雁終究沒有跳出自己的藩籬,他的不甘,夢想,勇氣,猜忌,自滿,悲情,如同絢爛的煙花,劃過曆史的天空,照亮無數後人!
他是名副其實的起義第一人,讓後世的人明白,不要甘於被壓迫,即使在社會的最底層,也要有夢想。他讓那些為富不仁的人也明白,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他像一隻大雁,帶來春天的信息,告訴人們,隻要努力飛翔,春天總會來的。
萬裏雲羅一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