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天天在為這事發愁,聽到蒯通一番高論,意識到救星來了,趕忙非常謙虛的問道:您為什麼祝賀我得到先生就獲得生路呢?
蒯通胸脯一拍說道:隻要你按照我說的做,我保證你能躲過這場災難。
蒯通把自己的想法這麼一五一十的擺出來,徐公真的就相信了他。
於是蒯通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他先是投奔了武臣的軍隊,利用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接觸武臣的機會,成為他的謀士,等到武臣決議攻打範陽的時候,蒯通站了出來,把蓄謀已久的說詞和盤托出。
他告訴武臣,他有辦法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拿下範陽。
武臣對蒯通這標新立異的觀點非常感興趣,讓他繼續說下去。
蒯通繼續說道:據線人回報,範陽縣令貪生怕死,聽說您來了也不準備抵抗,直接準備投降,但是又擔心投降以後被您殺死,所以很猶豫。如果他投降了您再殺了他,其他地方的官員就會覺得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那時候大家抱定魚死網破的決心,您就不好辦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贏了也是元氣大傷,這對將軍在趙地長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我有個主意:就是您大張旗鼓接受範陽縣令的投降,非常客氣的接待他,不但不殺他還讓他保持原職,與此同時到處宣傳這件事情,把範陽縣令樹立成為一個您仁慈的榜樣,讓大家都知道投降不但不會死,還有很多好處,這樣哪些還在猶豫的官員們就會主動來投降,最後將軍你就不費一兵一卒,所有的城池都歸您了。
武臣覺得這個計策很好,派了100輛車,200個騎兵專門去迎接徐公,交接儀式完成後又舉辦了趙國舊地大巡遊,讓徐公作為特別嘉賓到處講述投降的心路曆程,各種好處。
果然沒有多久附近的城池都派人來投降,武臣不費一兵一卒得到30多座城池,效率遠遠高於之前動刀動槍,打打殺殺。
等到武臣的軍隊攻占了趙國的首都邯鄲,形式又發生了變化,不斷膨脹的楚王陳勝已經被權力衝昏了頭腦,對於不聽話的或者自己看不順眼將領說殺就殺,在邯鄲的武臣不時聽到陳縣傳來陳勝殺害大臣的消息,許多被殺的人都是武臣的至交好友,武臣害怕了,雖然打了勝仗但是非常忐忑,唯恐楚王一不高興把自己也幹掉。
張耳陳餘早就預料到這個結果,短暫的相處讓他們看透了陳勝的為人,所以他倆極力勸說武臣不要回去,就在邯鄲自立為王,大家都是王,平起平坐,沒有必要繼續聽陳勝的,既然已經出去了,為什麼還要受他節製呢?
但是武臣卻猶豫了,他的一家老小都在陳縣,一旦自己反水,家人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
張耳陳餘當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麵,他們極力勸說武臣,應該以大事為重。
這裏要多說一點:什麼是大事,當大王就是最大的事。以大事為重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大事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久而久之,大事就成了一件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
其實說白了,大事不過是個借口,對於個人而言大事是你的私心,野心,對於別人而言,大事就是一個忽悠你的口號罷了,小事都照顧不好,哪還有什麼大事。
在張耳陳餘一天三頓迷魂湯的灌溉下,武臣的野心最終戰勝了親情,八月,武臣在邯鄲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並派人通知了陳勝。
陳勝大王大發雷霆之怒,把武臣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翅膀都硬了,剛離開不到一個月就反水,沒有我,你不過是陳縣一個種地的,如今也裝模作樣當大王,還敢專門派個人來通知我,這不擺明了是向我叫板。
楚王一聲令下,要把武臣在陳縣的家眷統統殺光,然後發兵攻打趙國。
柱國蔡賜是陳勝的智囊,也是個明白人,趕緊阻止了陳勝的衝動,他十分細致的把當前局勢給暴怒的楚王分析了一下:現在大敵當前, 秦國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你殺了武臣的家人,等於給自己又增加了一個敵人。一個秦國已經夠了,如果再增加一個敵人,我們將難以應付。如今武臣稱王已經既成事實,殺他全家也改變不了這兒事實,隻能激怒讓,讓大家成為不死不休的敵人,不如順水推舟,派人去祝賀他,但是扣住他的家人作為人質,命令他攻打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