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大家都作鳥獸散,隻有十幾個人留了下來,他們覺得劉三這個人很講義氣,有領袖才能,所以決定跟著劉三一起逃命。
一群人總比一個人好,劉三決定先帶領大家到山裏躲躲,避避風頭,於是趁著黑夜一群人深一腳淺一腳逃進深山。
走著走著,前邊領路忽然跑回來對劉三說道,老大,前方有一條大蛇擋路,過不去。
劉三正鬱悶的無處發泄,二話不說操起隨身佩劍衝過去,把攔路的大蛇砍死了,邊砍邊說,大丈夫行路,有什麼可怕的,死都不怕,還怕你一條蛇。
走在後邊的人來到砍死大蛇的地方,看到一個老太太在路邊哭泣,邊哭邊說,我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化作大蛇在路中間,結果被赤帝的兒子砍死了,眾人心想著深山老林的,老太太是不是瘋了在這胡說八道,剛想仔細問問,老太太就不見了。
這件事情更進一步加重了劉三身上的傳奇色彩,眾人把這事告訴劉三,劉三不承認也不否認,繼續帶領大家躲在芒碭山中。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一些當地的逃犯山賊慕名而來,投奔劉三,劉三也偷偷和家裏取得聯係,呂雉還抽空來山裏給他們送吃的,據呂雉講,每次劉三宿營的地方天上的雲彩總是與眾不同,所以她一來就能找到他們。
劉三的名氣更大了,連老家沛縣的人都知道劉三在芒碭山占山為王,收羅天下英雄好漢,劉三一躍成為沛縣黑白兩道心目中的傳奇人物。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英雄雲集響應,消息很快傳到沛縣,人心浮動,大澤鄉離沛縣不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沛縣的主要領導幹部非常害怕。不知道下一步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等到張楚大軍攻占了陳縣,天下已經變的不可收拾,起義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沛縣夾在中間變的尷尬了,起義吧,看不透形式,畢竟大秦政權的實力在那,不起義人家周邊都起義,你不起義就變成大家的敵人了,人家就要來打你,縣令很頭疼。
縣令谘詢了屬下蕭何和曹參的意見,蕭何是主管人事的文書,曹參是沛縣的典獄長,在當地屬於比較有群眾基礎的官員,兩個人的意見一致,建議縣令引入外援,一來可以增加沛縣當地的防衛力量,二來可以把這些潛在威脅分子提前收編,防止出事,至於是否起義,可以再觀望。
至於人選嗎,蕭何和曹參一致推薦了劉三。
劉三多年攢的人品終於收到了回報。
縣令同意了這個方案,派了當地的殺狗專業戶樊噲去邀請劉三回來參加沛縣自治組織,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媭,和劉三成了連襟,派他去最合適不過。
這裏不能不說呂公的眼光,兩個待字閨中多年的寶貝女兒,一個嫁給了40多歲的二流子劉三,另一個嫁給了殺狗屠戶樊噲,呂公真是非同一般!
劉三和樊噲一商量,覺得這是個回去的好時機,就同意帶著自己幾百號兄弟回沛縣支援當地防衛工作。
可這時候縣令又變卦了,他聽說劉三手下有幾百號人,實力強大,自己縣衙這十幾個捕快衙役壓根就不是人家的對手,擔心引狼入室,把自己搭進去,所以中途反悔,堅決不同意劉三進城,而且還下令關閉城門,以通匪的罪名捉拿蕭何和曹參,好在蕭何曹參一聽到風聲就先溜了。
劉三聽說這件事情,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帶著兄弟們攻打沛縣,為了提高效率,他采用了反間計,寫了一封信,從天下大勢一直寫到當今縣令的各種罪過,用箭把信射到城中,這份信充分調動的城裏百姓對縣令積壓許久的不滿,大家一擁而上,把縣令抓起來幹掉,打開城門,恭迎劉三進城。
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劉三決定,順應天下大勢,在沛縣起義,這個事情得到了沛縣當地人的積極響應,本來蕭何曹參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可以和劉三競爭一下起義首領的職位,但是這兩個人公務員出身,膽子較小,思來想去覺得起義一旦失敗,首領危險最大,所以決定把這兒光榮偉大的任務交給劉三,他們兩個充當助手。
劉三也沒有謙虛,就在沛縣設祭壇,立紅旗,正式立起義軍的大旗,當然,老把戲是少不了的,他自稱是赤帝之子,改名劉邦,以示起義是為了國家人民,這年劉邦48歲。
48歲開始創業,最終成功,所以隻要你肯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從這一天開始,劉三就成為了劉邦,一個偉大的君王由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