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張耳與陳餘
公元前209年七月,就在秦始皇去世一周年這個有值得紀念的日子裏,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天下英雄群群起而響應。
在一個交通信息極度不發達,邊塞傳個消息都要累死數匹快馬的時代,這個消息卻像是長了翅膀一樣,迅速飛過神州大地每一個角落。
因為大家等這個消息等的太久了,天下苦秦久矣!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就好比一間黑屋子,屋裏屋外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窗花,隻要有人拿手指輕輕一戳,屋外的光明馬上就照射到屋子裏。
等了十年,這個戳破窗戶紙的人終於出現了,於是窗戶,門,圍牆接二連三的被推倒,禁錮許久的人們獲得了解放!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在陳縣,有兩個人正在為義軍的到來激動的熱淚盈眶,歡欣鼓舞,苦等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兩個人一個叫張耳,一個叫陳餘,都是已經滅亡的魏國首都大梁人,也就是今天河南開封附近的人。兩人雖然年紀相差較大,張耳足以做陳餘的父親,但卻是一起共患難的結拜兄弟,當初在魏國也算是一號人物。魏國滅亡以後,秦國收攏人心,打算把這兄弟二人作為占領區名人收編過來,但是兩人不願意當叛徒,就隱姓埋名,逃到了陳縣,在陳縣的官府謀的了一個看大門的職務,然後靜靜的潛伏下來,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潛伏聽起來非常有傳奇色彩,幹起來卻非常難受,一個餘則成站起來,千千萬萬的餘則成倒了下去。尤其是身份之間落差太大,一不小心就會暴露。
有一天陳餘犯了個小錯誤,被管理他們的小官吏發現了,這個小官吏為了立威就拿鞭子把陳餘揍了一頓,陳餘好歹以前在家鄉是個有身份的人,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總的給三分薄麵,如今虎落平陽當亡國奴,天天看大門也就算了,還因為這事被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一頓打,非常憋屈,打算還手。
這時候張耳狠狠的踩了他腳一下。這在足球中是個非常危險的動作,但在這時候這個動作卻救了陳餘一命。陳餘是個聰明人,馬上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壓製住自己的情緒,任由小官鞭打。等那小官打累了離開以後,張耳把陳餘拉倒旁邊的一棵桑樹下,數落他說:當初我們兄弟從魏國逃出來的時候曾經發過誓,要忍辱負重,等待機會,為魏國的百姓報仇,如今你受了一點小侮辱,就克製不住自己的脾氣,那以後還怎麼為國家報仇?
張耳說的在理,陳餘聽了很羞愧,馬上和張耳道歉,兄弟一起重溫了當年逃出祖國時候的誓言,決定繼續潛伏,等待機會。
等到陳勝的大軍攻克陳縣的時候,張耳陳餘抱頭痛哭,這是激動的淚水,亡國奴的滋味太難熬了,他們像狗一樣逃離家鄉,像兩隻老鼠一樣潛伏在陳縣,財富,尊嚴,愛情,理想都隨風飄散,留下的隻有一顆複仇的心,之所以沒有死去是因為心中始終留存的一點希望,所以他們無論遇到什麼,都選擇忍耐,到了今天,多年的屈辱,無助都宣布結束,苦苦等候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們立刻去義軍中拜見了陳勝。人的名樹的影,魏國雖然已經亡國多年,但是張耳陳餘的大名依舊如雷貫耳,陳勝明白,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單靠那些民夫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他們需要這種有文化,有知識,有經驗,有名氣的人,而且此時,陳勝正在為一個問題苦苦思索,身邊的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正好可以問問他們,於是非常熱情的接見了他倆。
問題很簡單,陳縣有些鄉紳給陳勝出了個騷主意,大意就是:陳將軍既然以楚國後人自居,率領大家起兵拯救黎明百姓,這是非常偉大光榮正確的事情,如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為了以後更大的發展,應該稱王,就叫楚王!
這真的是個騷主意,但這個騷主意誘惑很大,陳勝有些矛盾,說不想當是假的,馬上稱王又隱約覺得不妥,幾個星期以前還是麵臨殺頭的民夫小組長,如今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家眼裏眾望所歸的楚王,幸福來的太快,腦子有點亂!
這是大家的意思,我還沒有想好,不知道兩位專家怎麼看?陳勝扭扭捏捏的問道:
將軍不可以這樣做!
張耳陳餘非常幹脆的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陳勝有些驚訝,這個答案出乎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