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皇上死了(2 / 3)

於是他結交異人,不但托關係把異人弄回秦國,成為太子,還布下了一個偷天換日的大棋局,把自己家的一個美女送給了異人。

這個美女,就是趙姬!

大棋局的關鍵就是這個美女。

說明白點,異人得到的美女是個二手貨,呂不韋送人之前自己先試用了一下,試用不是擔心趙姬不好用,而是把試用結果一起送給異人。

異人空虛寂寞冷,也顧不上那麼多,沒有多久,就撿了個便宜兒子--嬴政。

不能不說呂不韋的運氣足夠好,趙姬如果生的是個女兒,曆史就會改寫。

這就是氣運,是呂不韋的氣運,也是大秦國的氣運,不服不行!

曆經千辛萬苦,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當上了秦王,馬上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可惜異人的命不夠硬,或者說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在位短短三年就去世了。

他去世以後,呂不韋的投資得到了更大的回複,嬴政作為太子理所當然的繼承了皇位。當然這個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呂不韋從中又起了很大的作用。

嬴政對於呂不韋的幫助非常感激,而且那時候他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深受他母親趙姬的影響。登基以後不但尊呂不韋為相邦,還稱他為“仲父”,伯仲叔季,仲是父親的大弟弟,仲父就是大王的二爸爸,離喊親爹就差一步了。

呂不韋很得意,他用自己的全部身家下了一盤大棋,他贏了!

當上相邦以後,呂不韋開始還隔三差五的進宮和趙姬敘敘舊情,心理生理上滿足一下喪夫的趙姬,隨著年紀的增長,各方麵能力下降,相邦的心思都用在權力上,漸漸冷落了趙姬。

趙姬也不是省油的燈,她比呂不韋年輕一些,徐娘半老依舊人老心不老,你不來我找別人,變被動為主動,自己主動找起了男人。

呂不韋非常理解趙姬,這個年紀的女人嘛,守寡的日子不好過,所以很體貼的送給趙姬一個禮物,大陰人---嫪毐。大陰這意思就不用解釋了,女人喜歡,男人羨慕,反正是好東西,趙姬很滿意。

好東西中看又中用,當時避孕產業不發達,再加上趙姬身體好,土地肥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連著給大王生了兩個便宜弟弟。

呂不韋很鬱悶,嫪毐送給你用用就算了,怎麼能用的這麼徹底,秦王心裏更是苦,爹死娘嫁人,到他這爹死娘沒嫁人,弟弟來了兩個。

坊間流傳呂不韋是他親爹的事情已經讓他很不爽,登位之前還被大臣逼的滴血認親,雖然呂不韋私下把這事搞定了,這道坎一直橫在他心裏,自視英明神武的他,怎麼能是珠寶販子的兒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線人回報,這個做鴨的大陰人還想造反篡位,打算把他幹掉讓他的便宜弟弟即位。

好吧,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是你們逼我的!

公元前238年,嬴政即位的第九年,他開始了奪取權力的反擊。

這一年,他殺了嫪毐,誅滅了他三族,也包括那兩個便宜弟弟,斬草要除根,雖然嬴政隻有22歲,今天大學畢業的年紀,但是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事情當然不會到此為止,要做就做絕,在秦始皇的明示暗示之下,最終扯出了呂不韋,有人告發,說嫪毐是呂不韋送給趙姬太後的。

等的就是這句話!

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職遣送河南老家。

過了一年,有人告發說呂不韋到了老家還是不老實,經常和外人勾勾搭搭,賊心不死!

這一年,呂不韋五十七歲,在那個醫療不發達,人均壽命比較低的年代已經是個老人,早已經沒有了當年與天下博弈的野心,秦始皇是個聰明人,當然明白。

但是真假已經不重要了。隨著嬴政的逐漸成熟,野心越來越大,容不得一點的隱患。

所以呂不韋,你去死吧!

公元前235年,呂不韋自殺!

隱患除去,嬴政的身世永遠清白了!

呂不韋苦心孤詣多年的大棋局,到死才明白,是給他人做嫁衣!異人死的時候他曾經在心裏暗暗嘲笑過他,以為自己是贏家,原來一切上天早有安排!

但是在嬴政心裏,女人成了一道傷疤,自己的母親的不檢點,讓他從此對女人充滿不信任和鄙視,鄙視到幹脆不立皇後的地步。

不愉快的事情先不去想,今時今日巡遊是更重要的事情,管不了那麼多。家裏的事情交給右丞相馮去疾主持工作,這個家夥才能一般,但是比較老實,再說天下太平,也沒有什麼大事,秦始皇很放心。

照理來說皇帝出遊,太子應該坐鎮首都,行監國的大事,詭異的是,秦國這時候還沒有立太子。

也許是秦始皇覺得自己壽數還長,不著急;

也許是覺得立了太子不吉利,

也許是還沒有想好立誰,

反正是沒有立。

當然即使沒有立太子,大家心裏也都有數,最有希望的是皇長子扶蘇。

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托著無限的期望,加之扶蘇人緣好,工作能力強,是眾望所歸的帝國王位繼承人,秦始皇也有意培養他。

但是這個兒子很多想法卻和他的老爹不一樣,甚至經常頂撞他。

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盧生兩個神棍忽悠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藥沒有找到人卻騙錢跑了,惹的皇帝大發雷霆,火都撒到儒生頭上,首都鹹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儒生多,他們還沒有從春秋戰國時代那個百家爭鳴的良好學術氛圍中走出來,天天議論國事,針砭皇帝的是非,這下撞槍口上了,秦始皇一夜之間把鹹陽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活埋了,把對自己不利的書全部燒掉,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

活埋聽來異常殘忍,在當時並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往前幾十年,秦將武安侯白起在長平一次就活埋了趙軍四十萬,可見活埋是一種常用的殺人方式。

但是這件事情扶蘇卻非常不讚同。

他多次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刑罰會導致百姓造反,希望父皇能改進一下。

太子出於公心勸諫自己的父親,很正常,但是秦始皇很不高興,本來就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過去幾十年偉大的成功讓他對自己更加的自信,自信到聽不進任何逆耳之言,即使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也不行。

大將軍蒙恬正在上郡駐防並且修築長城,以抵禦北方匈奴不定時的騷擾,上郡就是現在的陝西省綏德縣。

蒙家是大秦國的柱石,數代忠烈,秦始皇決定把扶蘇派到上郡去出差。

看似隨意的的一個決定,卻是秦始皇的一石三鳥之計。

一是自己可以耳根清淨,天天聽扶蘇囉嗦讓秦始皇很不高興,幹脆攆走;

二是可以讓皇子去監督一下蒙恬的工作,皇長子監軍,於情於理都是可以的,蒙恬也不會有意見,還能培養培養彼此之間的感情,為以後承接大位做準備。

三是讓扶蘇了解一些軍事知識,大秦以武立國,曆代君王無不是文治武功,現在天下一統,但是作為君王,不懂軍事是非常危險的。

秦始皇算的很清楚,扶蘇也很明白!於是就被發配到邊疆出差去了。

家裏一切安排妥當,秦始皇一聲令下,第五次巡遊,出發!

在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秦始皇前四次巡遊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