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蟲草造假泛濫 市場混亂不堪(1 / 1)

蟲草造假泛濫 市場混亂不堪

警戒

作者:劉騰 何苗

在拉薩從大昭寺沿八廓東街往南走的河壩林回民聚居區,遠近聞名的清真寺蟲草市場有不下百家賣蟲草的店鋪。在這個全國最大的蟲草交易市場中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鋪子一天就能有上百萬的銷售收入,這還僅僅是在八九月份,如果是在蟲草剛產新的五六月份,還要翻倍。而冬蟲夏草市場的火熱,也帶動了各種各樣的市場亂象。

投資有風險,

豪賭需謹慎

上世紀80年代後,蟲草市場的起伏可謂驚心動魄。90年代初國內市場蟲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000元左右,至每公斤1.5萬元左右的2003年後開始飆漲,2007年更是飆升至每公斤12萬元的曆史性高價位。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又一路狂瀉至3萬元,2009年後價格又開始突飛猛進,至今一路看漲。近幾年來,蟲草價格每年約增長30%左右。2007年當年,蟲草產新的時候價格在4.5萬每公斤,僅兩個月之內就漲到了11萬,豪賭蟲草的人們賺了個盆滿缽滿。

但是緊接著的2008年,5·12地震後,很多人認為地震會對產量有影響,於是價格從地震發生的12號漲到當月30號,最高達到11萬每公斤,之後就開始暴跌到3萬多。藥材商的說法是——“很多人虧得想跳樓”。

那麼當下蟲草的交易價格詳情如何呢?據玉樹一家冬蟲夏草專賣店的負責人馬先生介紹,“每斤1500條的話,蟲草的價格要8萬元,差一些的,1800條到2000條的,大概價格要五六萬元,好的蟲草,每斤在1000條甚至900條的,要賣到11萬元以上。”這樣算來,普通蟲草一克的大致價格是160元左右,品相稍差的120元。

作假方法一:使用重金屬增加分量

隨著近幾年冬蟲夏草價格一路飆升,蟲草造假從下遊環節上升到上遊,圍繞蟲草造假的產業鏈分工也越來越細。雖然這些加工點早已從公開轉入地下,但是生意依然火爆,各種作假行為讓蟲草市場混亂不堪。如果購買者覺得個兒大的蟲草價格昂貴,可以購買小的蟲草並請商販幫忙“加工”,讓它的成色更好、分量更重。

作假作坊常用的工具是普通膠水和氧化鉬。作假者隻要蘸上膠水,然後將一層黃色的氧化鉬粉末細細地塗在冬蟲夏草“草”和“蟲”的交接處,均勻塗成一圈,“加工”就完成了。之所以使用氧化鉬,是因為這種東西最重。這種淡黃色的粉末一被膠水蘸濕就成了黑色,因此最適合加在黑色的“草”上。化學試劑氧化鉬的市價為每公斤800元,雖價格不菲,但其每克0.8元的價格和冬蟲夏草每克100多元甚至200多元的價格比起來還是相差很遠。

為了更多地節約成本,現在許多加工點改在蟲草的蟲體裏灌入鉛粉。“蟲草捧在手上,往上一拋,最先掉下來的那些,往往都做了手腳”,一些有經驗的收草商人透露。

但是僅僅用手掂量,很難區分哪個是氧化鉬處理過的冬蟲夏草,哪個是沒處理的。但仔細觀察,被處理過的冬蟲夏草“草”與“蟲”交界的部位,“草”的根部增大了一圈。比如0.3克的蟲草重量可能增加到0.6到0.7克,增加一倍多,按照銷售價格,一根就能多賣40到50元。

作假方法二:其他蟲草冒充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作假亂象不止如此,還有一種是:一些內地省份,比如湖南甚至東北的冬蟲夏草不是真的冬蟲夏草,而是蟲草。

每年5月初到6月末對於造假者來說,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剛上市的冬蟲夏草還有水分,可以往裏麵加入鉛絲、竹簽等,而一旦曬幹,就不可能往裏麵加東西了。所以在產地外,大量不法商販用其他蟲草冒充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產在青藏高原上”,蟲草專家、曾主持研發百令膠囊的杭州華東醫藥集團原總工程師柯傳奎表示,“按照這個道理,一些內地省份,比如湖南甚至東北的冬蟲夏草都不是真的冬蟲夏草,而是蟲草。”“冬蟲夏草第一人”的沈南英教授則表示,很多不同的蟲草,比如蛹蟲草、亞香棒蟲草等都被商販當做正規冬蟲夏草銷售。而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國內生產冬蟲夏草的藥品、保健品的企業多達180家,如果藥材市場本身都很混亂,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極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