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教育
作者:陳秀玲 梁玉鳳
摘要:情境教學法從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課程環節、課程標準等方麵進行改革。通過成績評價、以考促學、鼓勵考取證書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
關鍵詞:情境教學;計算機基礎課;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3)02-0139-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靠計算機來輔助完成,根據“智聯招聘網”發布的招聘信息粗略統計,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的應聘者,80%以上的企業要求畢業生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可見,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進行學習和工作的必要條件。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適應將來的就業要求,本文就情境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課程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學生在中、小學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尤其是在職業高中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更是將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並要求學生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而這些學生進入高校後,對於很多的知識似是而非,既做不出像樣的文檔排版、電子表格的數據處理等,又不虛心學習,使教師處於兩難的境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紮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使其能夠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是廣大高職院校老師麵臨的一個新問題。
二、情境教學改革內容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采用情境教學法,就要改革一係列的教學方法、方式及考核方法等。
(一)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教育主要以能力素質為核心,以知識素質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是認知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以感性、感悟、頓悟來學習,創造性地幫助學生通過情境而想象,通過想象而思考,通過現場而記憶。
(二)整合課程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實踐性強、涉及麵廣、易學易忘。因此,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結合專業特點、根據當前社會崗位實際的需求,將該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共設置七個大情境,相關對應包含30個子情境,將原來教材的章節講解變為情境教學學習,將各知識點重新序化,融入每一個情境的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大情境中可能包含Word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PT幻燈片等知識點。讓學生每學習一個情境,就能綜合運用辦公自動化軟件的相應知識點,使學生感覺所學知識實用、實在。
(三)課程環節多元化
麵對問題情境,學習者能否一開始就采用積極的態勢,對學習的成果影響較大。每個情境教學中,特分別設置有任務單、資訊單、計劃單、決策單、實施單、檢查單、評價單、任務完成總結單共八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貫徹實施,能夠及時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跟蹤、調整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