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長途奔襲(2 / 2)

四天後,蘭城外首先出現了諾羌人的大軍。蘭城的城主在接到報警後,第一時間便下令關閉了城門,並且組織城內的青壯登上城牆準備抵禦前來進犯的敵人。

由於事出突然,在他得知消息的時候,諾羌的大軍已經距離蘭城不到四十裏的距離,從而導致了大量正在城外放牧以及勞作的人無法及時的躲避到城內,以至於關閉城門後還有大量的人聚集在城門外,試圖進入到城內以躲避即將到來的戰爭。然而,蘭城的城主則害怕這些人中會夾雜著前來攻城的大軍的探子在其中,說什麼也不敢打開城門,放這些人進入城中。

就在他們僵持不下的時候,諾羌人的大軍來到了城下。當見到城門口的熱鬧景象以後,諾羌的大軍也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他們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舉動,隻是將大軍列隊於城外三裏的地方注視著城內的動向。出兵之前,薛平曾經再三的叮囑過各路的主將,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實在無法說動對方開城投降,不得不采取武力征服的辦法時,也盡可能得不要傷及無辜的百姓。這些人將來都將是諾羌的子民,每殺一個都是諾羌的損失不說,還容易造成城內百姓的敵對情緒,不利於今後的統治。

此刻正在城頭之上組織人手防禦的蘭城城主,在見到前來攻打他們的大軍居然有數千人之多的時候,當即便有些腿軟。直到看到對方並沒有著急發動攻城,心裏這才稍稍的鎮定了一點。

就在這時,他又看到從對方的陣營當中馳出一人直奔城池而來的時候,剛剛平靜了一點的心跳,不禁再一次劇烈的跳動起來。就當他認為對方是要向自己宣戰的時候,對方那個人卻在靠近城門以後,勸說正聚集在城門附近的百姓先暫時離開,以免在開戰以後誤傷到他們。這一舉動無疑再一次的出乎了蘭城城主的預料之外。

城門外的百姓在見到進城無望以後,便聽從了對方的勸告,四散逃離城池附近,以避免兩軍交戰的時候被誤傷。

等到城門外的百姓盡數散去之後,那名士卒轉而向城內喊話,希望城主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在大軍發動攻城之前開城投降,還可以保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和財產,如果執迷不悟、放抗到底的話,破城以後必將他全家老少斬首祭奠軍旗。

當得知城下的大軍並非之前他們所認為的且末軍隊,而是千裏之外的諾羌大軍,而且且末現在也已經歸順了諾羌之後,城牆之上頓時間亂作了一團。在他們的眼中能夠將凶殘的吐蕃人趕走的且末國,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強大的國家了,沒想到如此強大的國家,居然也敗在眼前的這支部隊之下!要知道且末那可是擁有兩千人馬的國家啊!如果連他們都無法阻擋住的部隊,那麼自己這個隻有二百多防禦力量的小城,又怎麼可能會抵擋得住對方的進攻呢。於是紛紛要求城主放棄沒有任何意義的抵抗。

蘭城的城主原本就不過是當地的一個富紳,隻不過是被城內的百姓公舉出來的城主,而且還不是世襲製度下的城主。既然是大家都不願意做無謂的抗爭,他也就更加沒有必要去拚命。於是便下令在城頭掛起白旗,並且打開城門放諾羌大軍進城。

諾羌大軍進城之後,並沒有難為城中的百姓,隻是將城中的富紳們召集到一起開了個會,讓他們從今往後效忠諾羌,並且征繳了一千貫銅錢的稅收。蘭城的生存條件並不好,城內連城主府算在內都顯得有些破舊,能夠收繳上來這些錢,已經快到了城內的極限,而且還是城內的富紳們掏了其中的絕大部分,才給湊齊的一千貫銅錢。

對於這樣一座城池,諾羌的主將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才好。於是,在給都城寫了一封信,詳細的介紹了這裏的情況之後,又提議還是由原來的城主繼續留任比較好。有鑒於城內的糧草並不富裕,所以諾羌的主將僅僅在蘭城停留了兩天,留下了五百士卒作為守衛這裏官兵後,便離開了蘭城,前往豐城與那裏的諾羌大軍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