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長途奔襲(1 / 2)

諾羌大軍進入到且末城的第二天,另外一支隊伍便來到了且末。這支隊伍的人數並不多,隻有一百多人,為首的正是原弩支城的執政官東留名。如今他的身份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且末城的城主。隨同他前來的人除去一百名侍衛以外,剩下的幾十人都是即將隨他一同赴任的大小官員。

自從被諾羌吞並了弩支國以後,東流名便做好了在家賦閑養老的準備。誰知道就在薛平的大軍出征且末的前一天,諾羌國的女王陛下將他傳喚到了王宮,並問他是否願意為諾羌的複興與強大盡一份力。

他在確認女王陛下並沒有和他開玩笑後,毫不猶豫的便答應了下來。也許他並非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願意為諾羌效命,但是在家賦閑的這些個日子,讓他感覺到無比的痛苦。之前二十年如一日的處理朝政,令他養成了到時間就會起床的習慣,如今這冷不丁的一閑下來,使得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以前他總會忙裏偷閑的抽出些時間來看書,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他唯一的興趣和愛好,按說現在有了大把的閑暇時間,他更應該多多的看書才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當他坐在書案邊的時候,更多的時間是發呆而不是看書,即便是強行逼迫自己去看書,往往也是心不在焉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他有的時候就禁不住在想,如果繼續這麼呆下去的話,自己是不是會由於無所事事而瘋掉。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會出現古什耶麗問他是否原以為諾羌效力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便答應了下來,這一令他自己都有些吃驚的舉動。

在前往且末的途中,他不停地在就此事進行反複的琢磨,始終都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就那麼迫不及待的想為諾羌人做事。在他離開王宮並回到自己的府邸的時候,他甚至都不好意思和自己的家人,以及由於年幼暫時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侄子說起這件事。第二天一大早,匆匆的在自己書房內留下一封書信後,甚至連仆人都沒有帶便悄悄地前往王宮,然後隨隊出發前往且末。

由於分工不同,薛平所統禦的大軍在進入到且末城內時,隻是派人接管了且末的各個所有的職能部門以及王宮和國庫,並且派兵把守住這裏。他們的職責隻是接管這裏,清查造冊的任務不由他們負責,而是隨後到達的新任城主東留名,以及他手下的官員們去做。東留名一行人雖說是和諾羌大軍同一天出發的,但是並非是一起走的。文官嘛,行進的速度自然是要慢一些的,再說大軍還沒有攻打下且末,去早了也沒有事情可做不是。

可是東留名卻是一路上馬不停蹄的趕往且末,如果不是同行的那些個官員有些吃不消的話,他恨不得能夠和大軍一同進入且末城。這倒並非是他有多麼想表現自己對諾羌的忠誠,實在是這些日子以來快把他給憋悶死了,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趕緊投入到工作中去,以釋放出這些日子以來所積攢下的鬱悶心情。

且末的王宮如今已經成為了諾羌設立在且末城的城主府,當然王宮之內涉及到的逾製的物品,這個時候已經全部被收了起來,並且被打包封存,就等著清理驗收過後運往諾羌的都城典合城。

按照計劃,在諾羌大軍進入城中的第二天,便會向且末的貴族官員們收取保命費的,然後再派人將他們全部送往諾羌的都城。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這些官員以及貴族們,會在諾羌大軍離開以後鼓動城內的百姓造反。而等到城主到達這裏以後,再將且末城內的財物派兵押運回典合城。

但是,東留名的提前到來,使得薛平有了新的打算。如果把押運且末王公貴族和押運且末城內財物分開進行的話,每一次都至少要安排一支千人的隊伍,這樣一來就要出動兩千人馬。但是把王公貴族和財物一同押運回去的話,隻要一千人馬便足以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就可以省去一千人馬的往返奔波,更省去了許多的糧草的消耗,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是這件事薛平卻不敢擅自做主,所以便去找東留名協商。東留名想想也沒有什麼不妥,便答應了他的這個提議。

經過幾天的忙碌,負責押運且末王公貴族以及財物的隊伍,終於出發返回典合城,而且末城內恢複了正常秩序。對於城內的老百姓來說,隻要官府不是做得非常的過分,隻要讓他們能夠確保勞碌了一天後,能夠有足夠的錢換來填飽肚子的糧食,誰來統治他們都無所謂。那些事情他們根本就不想管也管不了。

城內的秩序恢複了正常,薛平便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在且末城中留下一千名士卒,負責維護城內的治安後,他將剩餘的八千人馬分成了三路,其中蘭城內雖說隻有兩百多人的治安隊伍,但是這裏最初是作為大唐的兵營存在的,城牆的高度幾乎與且末的城牆一邊高,所以薛平特意安排了兩千人前去攻打。而尼壤城和豐城雖說都有上千的士卒,但是由於環境所致他們的城牆高度卻並不高,厚度更加還不到一丈,而且還是沙土所建,即便是攻打起來也不費什麼事,所以在這兩個城池派出的人馬分別為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