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泉水磨手工麵(2)(1 / 1)

在民間

文+黃榮莉

筆者拿起一根北泉水磨手工麵搖動,盡管如此纖細,但麵條隨手勢擺動卻不斷節,更為神奇的是,將細麵放於眼前,仔細觀看可發現細麵裏竟有一絲極細的縫隙。肖浪說:“這是麵粉在發酵晾曬過程中自然生成的空心。”所以北泉水磨手工麵又以“北泉空心麵”聞名。

經過一代代改良,目前北泉水磨手工麵有韭葉、園條、油酥3大類26個花色品種,韭葉和園條各有胡椒、味精、雞蛋、蟹黃、雞汁、魚汁、牛奶、羊奶、菠菜、番茄、蛋粉等11個品種。胡椒和味精又細分成2個品種,曾批量生產。而油酥麵類,則有味精、雞蛋、胡椒3個品種。這其中獨獨少了重慶人最愛的麻辣小麵。

“北泉水磨手工麵不太適合做麻辣小麵。”麵對筆者的不解,肖浪解釋說,“因為北泉水磨手工麵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堿,單純靠鹽度保鮮,做成麻辣小麵後,吃不出北泉水磨手工麵的鮮味。”如果做雞湯麵,最好不要放鹽,煮麵也不要用原湯,需要用清水將麵做熟之後,再把麵挑進雞湯裏吃。“還有一個特點,即使煮好了放一晚上,第二天再煮一次也不會糊成團。”肖浪說。

源於清末,曾備受推崇

令人遺憾地是,如此夠筋道、口感好的手工掛麵,全重慶市隻有北碚特產店和廠門口能夠直接買到。細數過往,源自清朝同治年間的北泉水磨手工麵也曾有過輝煌的時期。

1930年,北泉水磨手工麵在重慶市農產品展覽會上獲得大獎,教育家黃炎培就曾讚譽“香麵條條韭葉抽”。“還記得我們的第3代傳承代表人何樹清去中南海獻藝時,賀龍元帥就曾大讚北泉水磨手工麵好吃,還叮囑何老師傅回來後一定要將北泉水磨手工麵發揚光大。”肖浪回憶說,上個世紀50年代末,北泉水磨手工麵曾出口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輾轉至英國、挪威等國家,享有盛譽。到了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當時的北泉水磨手工麵廠喜歡將手工麵製作成每根都隻有幾厘米短、1斤1把的簡易裝,很是輕便也易攜帶,所以,當時無論是北碚當地,還是從其它區縣來北碚的人都喜歡帶上兩把。

“在最好的那幾年,隻有內夥子才能買得到,好多人也隻有等廠裏開票或者托關係找熟人,才能買到一兩把。”肖浪輕輕地歎了口氣,無限緬懷當年北泉水磨手工麵的盛況,“從1997年開始,這裏的工人就紛紛離廠,廠裏從最初有30多個做麵師傅,到現在,就隻有4個了。”

從1981年初中畢業進入北泉製麵廠跟隨第5代傳承人蔣昌勇學習製作北泉水磨手工麵製作技藝至今,肖浪已經做了34年的北泉水磨手工麵了。他說,麵做久了就有了感情,他也很想替老一輩留住這項北碚遺產,並且將它發揚光大。所以,在製麵技藝日臻成熟後,肖浪帶頭開發出蘆薈麵、番茄麵、魔芋麵、雞蛋麵、菠菜麵等新品種。麵對筆者的驚異,他並不以此自誇。“都是為了能夠讓北泉水磨手工麵走得更遠,當時大家就拚命的想法整點新鮮的玩意兒出來,新品種都是一有了想法,大家就一起整,最後就整出了這些名堂。”

然而,肖浪很清楚地知道,因為資金的短缺、招工的困難,現在的北泉水磨手工麵廠很難擴大和加大產量,北泉水磨手工麵正在日益衰落。但肖浪並沒有想過放棄,他說,北泉水磨手工麵是個寶,一定要通過創新讓它走得更遠,隻有將它傳承下去,才能喚起老重慶人的“北泉水磨手工麵記憶”,讓更多人知道,北泉水磨手工麵現在還存在,以後也必將存在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