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的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3 / 3)

在上述大背景下,新疆地緣政治的新問題是麵臨著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這三個“主義”,或稱“三股勢力”。

蘇聯解體在中亞最直觀的變化是政治地圖的變化,在新疆以西的中亞出現了五個新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蘇聯的解體,意味新疆曾麵臨的“北方威脅”已不複存在,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或許不是壞事;但另一方麵看,中亞新獨立的國家的出現,車臣和科索沃等地的民族分離主義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局勢,在客觀上對新疆民族分裂主義有鼓舞作用。

中亞諸共和國的伊斯蘭複興趨向明顯地表現出兩股潮流:一是由政府引導的以民族複興為內涵的宗教文化的認同,一是與反政府勢力相勾結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勢力的崛起。宗教極端主義極端組織的活躍成為影響地區穩定的嚴重問題。

而國際恐怖主義在冷戰結束前後便在西亞地區興起,恐怖主義的政治目標不是民族分裂,就是宗教極端,或者二者合一。因此中亞、南亞的這“三股勢力”總是錯綜複雜地纏在一起,造就了危害地區穩定的一個個“火藥桶”,其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落區,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割的費爾幹納地區,就在與新疆毗鄰地區,那也正是“東突”恐怖組織的藏身和活動地區。新疆已處於國際反恐怖主義的第一線。這是目前新疆地緣政治的突出特點。

後9.11時期:美俄“大博弈”

2001年9.11事件後,以阿富汗“反恐戰爭”為由,美軍有史以來第一次落地吉爾吉斯斯坦,在瑪納斯機場建立了空軍基地。其實,美國力促北約東擴,向中亞滲透之意早已日顯,對塔利班的“反恐”行動給美軍一步到位進入中亞以千載難逢之機。美軍長駐,已將其在亞洲東、西兩端的軍事部署在中亞實現戰略銜接。應指出的是,此空軍基地於新疆而言,近在咫尺。地緣政治變化可能對中國構成更大的威脅,連旁觀者都已看到:“事實上,中國的整個領土現在變得極易受到美國飛機的攻擊。”

9.11事件後,“反恐”戰爭在阿富汗如火如荼,全世界聚焦於這個緊貼新疆的我們的鄰國。新疆的地緣政治形勢從來沒有如2001年以來那樣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小布什政府八年鼓吹、實施“大中東倡議”、“新中東地圖”、“大中亞夥伴計劃”和“大南亞理念”,其歐亞戰略就是最終將“大中東”與“大中亞”整合於華盛頓主導之下。

可以說,近十多年以來,在新疆周邊地區,世界大國的較量,主要是俄美,前者要守住自己的“後院”,後者要開辟新的“勢力範圍”。2003年至2005年,“顏色革命”由烏克蘭、格魯吉亞進軍到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阿卡耶夫政權應聲落馬,烏茲別克斯坦則發生慘烈的“安集延事件”,顯示出美國的進攻的勢頭。2008以來,格俄衝突,俄羅斯高調出擊,隨後,烏克蘭親俄勢力大選獲勝,而一直玩弄於俄美之間的吉爾吉斯斯坦的巴基耶夫政權崩潰,又表現出俄羅斯的全麵反擊得手。

2010年5月27日,奧巴馬出爐了他的《國家安全新戰略》。奧巴馬“新政”可以有條件地放棄小布什的“單邊主義”,但麵對身陷爛泥的阿富汗戰爭卻欲罷不能。特別是在中亞,麵對俄羅斯高調“特殊利益區”之說,能忍耐到什麼程度,還不得而知。我相信,美俄在新疆周邊的“大博弈”不會就此罷手,好戲還在後麵。而北約和歐盟、印度和日本等大的勢力也不同程度地向往此地,雖然不是19世紀的動刀動槍,但政治的、經濟的,特別是能源的爭奪還是有聲有色。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將對新疆地區的安全和穩定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