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船舶製造都不怎麼用龍骨了,基本都是幾節船體拚接而成,但是鳥絲不同意這個看法,哪怕他設計的潛艇呢,都會設計出一條主龍骨。為啥?
仿生學啊,你看海裏的魚類,有那個是沒龍骨就能快速遊動的?
還有,很多人以為水麵艦艇會比水下潛艇快,那是以前了,現代的理論證明,隻要動力係統跟得上,水下的潛艇會比水麵艦艇更快,為啥?
在水麵上,艦船一旦達到一定的速度,波浪狀的水麵對船體造成的破壞會比撞石頭都厲害,但是導致速度下降的元凶卻是因為波浪狀的水麵會讓運行中的船體造成不規則擺動,在穩定性上會差太多。很多摩托艇賽事上,被海浪顛翻的船不要太多了。還有那些驅逐艦護衛艦之類的,難道不能跑更快麼?能,隻要動力係統跟的上,能跑更快,可是他們會顛覆的,遇到個偏浪,很有可能就會翻船。
但是潛艇不會,都說核潛艇隻能跑三十多甚至四十節的航速,其實那是在藏拙,真要是玩命的跑,在水下達到六十節以上的航速其實並不是太難的。就連鳥絲自己設計的大白鯊都能跑出二百節的魚類速度,就別提那些大國了。當然,一般的潛艇要那速度也沒用,耗能太高,性價比太低。並且,如果潛艇跑的太快了,尾跡是無法掩藏的,失去了隱蔽性的潛艇,跑再快都沒用。
龍骨不需要另行建造了,鳥絲直接用潛艇龍骨就代替了,當初為了製作執行特殊任務的微型潛艇,打造的好幾根超合金龍骨根本就沒用上,正好拿來建造自己的座駕。
至於船的外形,當然是流線型子彈頭船身了,整體跟一柄利劍一樣,修長而鋒利船身視覺效果會相當驚人。
外殼的打造當然不能用普通的玻璃鋼了,鳥絲是個堅定的BB黨,他有個小小的理想就是重建俾斯麥號戰列艦。
對於二戰時候德國人所使用的滲碳鋼技術,他在當初烏克蘭買來的潛艇資料中曾經讀到過,甚至又一次,他還做過還原試驗,隻是那種鋼材不適合潛艇使用,在深潛方麵幾乎是不能用的。
可是拿來造一艘遊艇還是可以用的。
百分之一點三的鉻,百分之一點二七的錳,百分之零點八的鈦,依次加入熔煉成鋼水的鋼材中,然後上鍛壓機,從五百毫米以上的鋼錠鍛壓到七十五毫米厚。然後再滲碳處理。
嗬嗬,說到滲碳處理,鳥絲就想哭,所謂的滲碳處理就是拿加熱後的鋼材放入碳顆粒中,然後利用碳滲透的原理將普通的鋼材中滲透進一些碳元素,這樣做能讓鋼材在不影響內部韌性的情況下,最大幅度的增加表麵的硬度,也稱為硬化裝甲。二戰時候甚至在一戰末期就已經在戰艦製造上大行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