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說:“後稷棄,人們忍饑挨餓,你主持農業,教人們播種各種穀物吧!”
後稷棄領命去訖。卻說後稷棄,乃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其母薑原,原為帝嚳元妃。薑原出野,見巨人足跡,踏之,踐之而動如孕。生一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從他旁邊過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薑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小時候就有遠大的誌向。他看到人們追逐動物、采食野果,終日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就想:如果能有一個固定供應食物的地方就好了。通過仔細觀察,他把野生的麥子、稻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種瓜果的種子采集起來,種在自己開墾的小片土地裏,定時澆水、除草,悉心照料。等到它們成熟了,結的果實非常飽滿,而且比野生的味道好。成人後,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因此舜命他當農官,教民耕種,他是首先種植稷和麥的人。後來舜帝封棄於邰,號曰後稷,別姓姬氏。,
為了更有效地培育這些野生的植物,棄還用木頭和石塊製造了簡單的工具,因此他在農業方麵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農耕知識傳授給人們,從而使人們逐步擺脫了僅靠打措、捕魚和采食野果的生活。因此人們把棄尊稱為“後稷”,“後”的意思是君王,“稷”的意思是糧食。
後稷棄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勞,就把他葬在一個風景美好的地方——“都廣之野”,墓地三百裏,五穀自生,鳥獸共處。鶯歌燕語,百獸率舞。環境宏麗,為人間樂園。天上的神仙們上下往來的天梯就在它的附近。“都廣之野”土地肥沃,各種穀物莊稼茁壯生長,每到秋天收獲季節,還會出現鳳凰率百鳥在這裏起舞的奇異景象。
舜帝說:“契,百姓不親,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順。你作司徒吧,謹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寬厚。”
契作為司徒,遵照舜的旨意,在民間極力宣揚父義,母慈,子孝,弟恭的人生道德觀念,以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而君、父、夫則以仁、義、禮、智、信為行為準則。對婦女則大力宣揚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父,夫死從子”四德:“德德、容德、言德、工德。講德德,正身立品;遵容德,出入端莊穩重;守言德,說話文明;行工德,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
契還奉命在社會實踐中確定了人們的行為規範標準,即“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贏,真而遏,簡而廉,刎而塞,強而義。”在全天下廣為倡導,使人們逐漸懂得怎樣做為之有德,謂美,謂善,謂文明,怎樣做謂之無德,謂醜,謂惡,謂野蠻,從而使社會朝著文明的方向循序漸進。
舜帝說:“皋陶,外族侵擾我們中國,搶劫殺人,造成外患內亂。你作獄官之長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種用法分別在野外、市、朝三處執行。五種流放各有處所,分別住在三個遠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處理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