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又接著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而君、父、夫則要為臣、子、妻作出表率。”
眾人問:“什麼表率啊?”
虞舜道:“要說以什麼為表率,那就是五個字:仁、義、禮、智、信。”
眾人深以為是。
虞舜又道:“夫妻之間,還要講究三從四德。”
眾人問:“什麼是三從四德啊?”
虞舜道:“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呢,則是指:德德、容德、言德、工德。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麵的細節)。”
眾人道:“臣等知道了。”
虞舜道:“如果天下的女子,都未嫁從父,既嫁從父,夫死從子,講德德,正身立品;遵容德,出入端莊穩重;守言德,說話文明;行工德,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試問天下夫婦之間,還怕不和睦嗎?”
眾人道:“此言妙極!”
虞舜道:“既如此,就請諸位以身作則,教育臣民百姓吧。”
眾人道:“遵命!”
眾人散去後,遵照虞舜的孝誨,皆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友孝這五典為行為準則,以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以仁義禮智信這三綱五常為日常規範;女子則以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德德、容德、言德、工德這三從四德為守則。以身作則,教化百姓。
虞舜及他的下屬,更是不遺餘力地推行“五典、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更以“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贏,真而遏,簡而廉,刎而塞,強而義。”在全天下廣為倡導,使人們逐漸懂得怎樣做為之有德,謂美,謂善,謂文明,怎樣做謂之無德,謂醜,謂惡,謂野蠻,從而使社會朝著文明的方向循序漸進。
為使天下百姓生活有一個較好的安定狀況,虞舜還向堯帝進言道:“目前法規紊亂,臣民或無法可依,或有法不依,令人無所適從。當今之計,須得向全國頒布法規,統一律法,使百姓警戒,使社會長治久安。”
堯帝道:“你說得很好,這事交給你去辦吧。”
“微臣遵命。”
虞舜受命,召集人馬,開始了製訂律法工作。
虞舜更十分重視詩歌、音樂在倫理教化中的感化作用。常常親自鼓五弦,歌《南風》道:“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並任用善音樂的夔做樂官道:“夔!我今任命你用音樂教育人民,要求音樂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爽快的應承了。夔受命之後,與虞舜一道,用的良好的音樂、詩歌來熏陶,塑造臣民貴胄高潔莊重的人格,使許多臣民成為有德之人,最終達到了和諧人倫之目的。
正是:
父義母慈兄弟友,綱常樹立教臣民。
自身榜樣昭天地,解慍南風處處薰。
卻說虞舜以“五典、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來教化人民,人民都十分樂於遵守,一時歌舞升平,路不拾遺,堯帝十分滿意。於是召見虞舜道:“……”
未知堯帝說出什麼話來,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