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盜墓人一(2 / 2)

我雖心中暗笑,臉上卻裝出迷惑的表情道:“那麼不值錢,為什麼一些邪祟的東西卻偏偏怕它,真是怪了!”我邊說邊將紅石裝入香囊。而我這個香囊為了防止丟失,特地加了一條結實的小鐵鏈,這必竟是無價之寶啊!

“這東西肯定給高僧仙道開過光的,不然怎麼會避邪呢!值錢的東西不見能避邪,不值錢的東西也不見得鎮不住邪物!但又值錢又避邪的卻是少見!象我這東西,你們看看!這可是無價之寶!”丁貴生一邊說著,一邊從項上解下一個物什,放到了我的手中。看時,卻是一個小佛,兩寸來高,通體焦黃鋥亮,顯得頗有年頭了,卻不象玉石之類的東西,材質似有彈性,有些象羊角之類的東西做的,做工十分精細。這時,表哥和老孫都伸著脖子觀看,滿臉豔羨的神色,並伴有嘖嘖讚歎之聲。

我將這個小佛遞給了表哥,向丁貴生道:“這東西象是角類製品,看著有年候了!”丁貴生還沒說話,表哥已經嚷道:“這玩意肯定是寶貝,得有幾千年了,能值不少錢!你看這顏色!”丁貴生笑著從表哥手中接過道:“這是用犀牛角刻的,距現在得有一千多年了,是五代華原節度使溫韞之物!”他停頓了一下又道:“相傳犀牛角是避邪的靈物,再刻成佛像開了光,那自是百邪不能近身的了!”

“溫韞!是什麼人啊!曆史上沒聽說過他!”表哥問道。

“溫韞是華原節度使,在曆史上那可是個臭名昭著的盜墓賊,卻是咱們倒鬥行的祖宗尖了!”丁貴生淡淡笑道。

我不禁問道:“古代人也盜墓嗎?他當了那麼大官也喜歡這個掉掉兒!”丁貴生道:“盜墓從古曆來就有,溫韞隻算這其中一個,雖然他的官相當於省長一級,卻是嗜財如命,雖然他的名聲不是很響,但他盜的墓,可是大大有名的!”

“從古曆來就有盜墓,都是有誰啊?就那個溫韞所盜的都是誰的墓,麻煩你給我們講講,讓我們長長見識!”我真對丁貴生有些刮目相看了,一個盜墓賊出身的人,竟然對曆史這麼熟悉,真是不得了。

卻聽丁貴生道:“我就給你們講講,隻是咱們不要在這兒說了。眼看到了中午了,咱們找個飯店喝著聊,隻是我說在前麵,今天這飯我請,你們幾個人可不能爭!”

我聽了心中暗喜,但也裝模作樣的客氣了幾句。然後,我們就到了離家不遠的一個小飯店中坐下,要了幾個菜一瓶酒,便聽丁貴生給我們講起盜墓的曆史。

原來,在五代朱溫篡唐期間,當時溫韞任華原節度使,而李唐帝王的墓塚都在他掌管範圍之內,於是他親自帶著兵士,前去盜墓,當時他挖掘最有名的兩個墓塚,便是唐太宗李世民與唐玄宗李隆基的墳墓,也就是昭陵、泰陵。那場浩劫不僅使一些宏偉的地麵建築蕩然無存,還殃及到玄宗的遺骸。直到北宋開寶六年,宋太祖趙匡胤才下詔修葺泰陵,為玄宗骨骸著上法服,重新安葬。後來,曆代都有修繕,隻是墓外無論怎麼宏偉高大,裏麵卻早已經空了,所以唐玄宗的墓塚,是再沒有人打他的主意去了。

泰陵被盜,隻是古代盜墓事件中的一個小插曲,而中國盜墓風氣由來已久,最早起於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一個古墓中掘得一方古印,上麵刻有十個古文,當時竟無一人識得。再有記載的當是伍員借吳兵滅楚,掘開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自然楚平王的隨葬品,也堂而皇之的取走了。

伍員之下,便是項羽,他火焚了阿房宮,又帶兵三十萬前去驪山陵墓,這是劉邦與項羽對罵之時,劉邦列舉了項羽十大罪中的一條。是不是可信卻不知道,隻是《史記》《漢書》中都曾提到,隻是寫的相當謹慎,而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卻直接注明:“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而驪山墓是不是這樣,卻不為人知,因為現在出土的始皇墓,隻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