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看著趙英,他想讓子彈飛一會兒,讓趙英把自己想的話完。
趙英臉色有些惶恐的道:“官家親征河東路的時候,臣就時刻擔心官家的安危,這官家到了寧武關城頭的時候,完顏宗翰帶著鬼麵具衝上來的時候,臣這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
“官家,咱大宋有錢、有人、有糧、有民心,要什麼有什麼。慢慢打就是了。不用禦駕親征,親上前線啊。”
趙英是考慮趙桓的人身安全,他的麵色有點苦的看著皇帝,繼續道:“官家,還是不去,就在燕京好了,咱們已經在前線了,去年完顏婁室還想著直撲燕京,要找官家呢。”
趙桓看著趙英,歎了口氣,指著堪輿圖道:“若是能夠複刻寧武關誘敵之舉措,誘騙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一樣出城作戰,我大宋將卒可少傷亡多少人?”
遼陽城不好打,守城五要,樣樣俱全。
和當初的汴京城一樣,想要攻下這樣的城池,需要的傷亡極為慘重,甚至需要長期圍城,才能拿下。
長期圍城,就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容易被黃龍府和會寧府的敵人包圍。
趙桓不想這場攻打遼陽之戰失敗,才有這樣的舉措,但是趙英和宇文虛中極為反對。
這更不用汴京那些朝臣們了,肯定也是一水的反對。
“官家仁善。”宇文虛中俯首道:“但是臣還是覺得官家還是在燕京的好,不給金人任何一絲一毫的機會。”
趙桓想了很久,堅持道:“朕還是決議禦駕親征,親到來州,犒賞三軍。”
“趙英,你備下三百萬兩銀元,再備上些燕京的食料,朕還是打算去。”
宇文虛中看著趙桓臉上的堅決,就知道官家已是聖心已定,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去來州。
“官家堅持要去嗎?”宇文虛中略微有些失神的道。
趙桓點頭道:“當然!”
“那就去。”宇文虛中忽然笑著道:“官家去也無所謂,燕山東麓經過一年的開墾,其實直道已經非常便利了,從燕京到來州,也就兩的功夫罷了。”
“再王稟王節度使就在來州,還能出什麼事不成?他完顏宗望未必敢到來州,找王稟的麻煩。”
“宇文相公明白了朕為什麼要去來州?”趙桓看著宇文虛中臉上的笑容,有些好奇的問道。
宇文虛中點頭,笑道:“官家,重文輕武。”
“宇文相公,不愧是謀國之臣啊。”趙桓和宇文虛中商業互吹了一波,滿臉笑容。
從趙匡胤的以文抑武,到趙光義的重文輕武。
大肆打壓武人,已經成為了大宋朝堂的風氣,也是大宋朝堂的政治正確。
想要改變這種風氣,拿回燕雲十六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滅掉金國才可以。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趙桓才下定了決心,要前往來州,給軍卒們親自站台,提高勝率是一方麵,改變朝堂風氣才是趙桓的想法。
李清照給自己的書信裏可是,大宋的第四麵鏡子就是金國!
不把金國的價值榨幹,金人走的就不那麼安詳。
宇文虛中歎了口氣,官家登基四年來,勵精圖治,一心想要革故鼎新,改變大宋的陋習,真的是有宋太祖之風。
“那就這麼定了,趙英你和宇文相公配合準備,收到坤儀州捷報的時候,我們就出發來州。”趙桓點頭道。
趙桓的內心很有B數,在嶽飛沒到來州,他不能以身犯險。
萬一來個什麼曆史的車輪滾滾而去,大勢所趨複刻一出原來曆史線的靖康恥,那就難頂了。
宇文虛中看著官家道:“那官家得答應臣,若是完顏宗望在未完成遼陽合圍的時候,精銳齊出突襲來州,官家得最快的離開來州,不要讓將士們束手束腳。”
趙桓點頭,同意了這個約定。
“若是金人出遼陽城,那就是提前決戰罷了。我大宋軍剛野戰完勝完顏宗弼,複現當初寧武關誘敵之策,正中下懷。若是金人不出遼陽城,也能提升士氣。”
“通知史官一聲,若是朕真的被完顏宗望逼迫,逃出來州城,記得不要寫逃,就轉進。嗯,就用這個詞。”
轉進?這又是玩的什麼花樣?宇文虛中一臉迷茫,經典史籍裏沒有這個典故啊。
宇文虛中想了想問道:“官家,來州要不要增兵呢?王稟手裏就三萬捷勝正軍,兩萬契丹正軍,兩三萬輔軍,官家去帶也帶不了多少人,也就能帶一萬左右的燕京正軍。需要調兵的話,高麗那邊需要早些知會,早做安排。”
趙桓搖頭,這點人夠用了。
宇文虛中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臉上掛著笑容。
“你笑什麼?”趙桓充滿了好奇的看著宇文虛中,這個問題很嚴重嗎?
他不是去搗亂的,自然不會打斷沈從和楊再興在陣前的作戰,調動高麗方麵的燕京軍,會打亂將領的部署。
“自太宗以來,就是守內虛外、強幹弱枝,官家不增兵,明官家的想法上,不讚同這個……策論。臣也不是很讚同此政。”宇文虛中一語驚人,點明了自己這個問題背後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