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誰讓趙桓和沈從一樣,瞧不上宋太宗那個調調。
而且他在太原直接下了明旨罵了趙光義,趙光義也不能跳出來打自己。
趙桓忽然想到,趙光義的屍首在北宋皇陵,被金人刨出來,現在還是暴屍荒野的狀態。
也算是跳出來了。
趙桓之所以如此總結,完全是因為他要去來州做吉祥物,鼓舞士氣,告訴宇文虛中禦駕親征,自己要做些什麼。
宇文虛中很想把自己耳朵堵住,這些話都有些僭越。
自己的陛下,直呼趙光義之名,讓他有些唏噓。
“朕就不一樣了,朕也不標榜自己什麼力大無窮,朕對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非常清楚,同樣啊,打仗的事,朕會聽嶽飛的建議,步步為營。反正種少保走後,就數他能打了。”趙桓對著宇文虛中非常誠懇的道。
從自己睜開眼的第一時間開始,打仗的具體事務安排,趙桓都是讓種師道和嶽飛來。
自己又不懂這些,也沒有喜歡指手畫腳的習慣。
他去就是個大宋將卒們一個上個狀態。
士氣+10000。
對於作戰來,這足以改變戰局!
他就是抱著撫慰三軍的目的去的。
趙桓將自己的想法,沒有多少保留的跟宇文虛中交涉了一下,但是宇文虛中還是搖頭道:“官家想過沒有,官家親至來州城,若是遼陽打下來還好,要是打不下來,官家,到那時,就難辦了。”
“有話直,沒有外人。”趙桓對著宇文虛中直言不諱的道。
文德殿裏就一個趙桓,一個趙英,還有宇文虛中。這種奏對,連個記錄都沒有。
宇文虛中看官家這個勢頭,自己講不明白,官家怕是還要親征。
他想了想道:“當初太宗皇帝回到京中已經八月初二,先是貶斥石守信的西京行在留守的職位,再貶斥了彰信軍節度使劉遇,同時因為北伐不利,連平定太原的賞賜都免了。”
“最後逼死了皇子武功燕王趙德昭。”
逼死皇子趙德昭?
【曆史事件提醒:趙德昭,乃是趙匡胤之次子,在趙光義登基之後,任京兆尹,等同開封府尹(儲君),兼任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尉,行監國之事。這也是為何是皇子,而不是皇侄的原因。】
【趙光義兵敗回京,不行從征失律之罰,不行太原之賞,趙德昭上書言事,趙光義大怒不已。】
【而趙光義雙股中箭時,諸將找不到趙光義所在,書信京中,讓趙德昭監國,隨時準備登基事宜。】
【趙光義明旨:待汝自為子,賞未晚也!】
【趙德昭無法辯白,被逼無以自明,退回私舍之後拔劍自刎。】
趙桓撓頭,他自己去欺負人家遼國孤兒寡母,被人家蕭太後一個女人打的滿地找牙,怎麼就遷罪給大哥兒子了?
這個人,真的很有趣啊。
【曆史事件提醒:高梁河之戰,宋軍正麵戰場損失僅一萬三千餘名,遼國既勝,論功行賞時的軍功僅僅下發了一萬三千軍功賞。】
【而當時燕京約有四十萬正軍,近五十萬的輔軍,算上民夫共計百萬之眾,皆因其一人受傷消失,而大潰千裏。】
趙桓撇了撇嘴,不會打仗還添亂,添亂不,還不知道保護自己,一點都不懂什麼叫刀劍無眼。
趙桓就不喜歡這麼玩,到現在他就在寧武關見過兩次金人的兵,一次是陳留門的城門中的窺視,一次是實行以身為餌的戰略計劃。
趙桓對宇文虛中道:“去年嶽將軍直撲遼陽,走到坤儀州折返,朕沒有怪罪嶽飛和韓世忠,因為那是朕點頭的戰略,朕自然會負責。”
“那現在同樣的道理,即使拿不下遼陽城,那明年再拿就行了。”
“贏也好,輸也罷!朕不會怪罪他們的。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金人,朕要打下他的遼陽!”
“今吃不下,就明!今年吃不下,就明年!”
趙桓先給這場仗定了個調,省的掣肘諸將領。
宇文虛中稍微琢磨了下,麵前這位大宋皇帝的承諾還是很靠譜的,而且官家過去的所作所為,的確不像是自毀城牆之人。
宇文虛中有些猶豫的道:“還有一個擔憂,臣覺得官家禦駕親征,豈不是給金人機會,萬一完顏宗望傾巢而出,孤軍挺近來州,威脅官家,該當如何是好?”
趙桓笑道:“遼陽到來州一路上的斥候,又不是假的,隻要有金人到來州,朕乘坐大駕玉轤跑就是了。”
“朕不是那種死要麵子的人,趙英你是吧。”
趙英想了想道:“官家很要麵子。李大家送官家個畫像,官家還要還給人家一副。李大家寫首詩,官家也會還人家一首。”
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