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壯舉(2 / 2)

虎門銷煙,曆時23天,震驚中外,揭開了我國人民近百年來反侵略鬥爭的帷幕。

1840年6月,惱羞成怒的英國侵略者出動軍艦、運輸船40多艘,士兵4000多人,陸續開到廣州附近海麵,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

林則徐立即組織廣州軍民奮勇抵抗,他號召:“如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

水勇出其不意地燒毀敵艦、群眾在外島水源投放毒藥,英軍隻能困守海上,不敢進犯內河,企圖侵占廣州的計劃終於成為泡影。英國侵略軍見無隙可乘,便沿海北上,於1842年攻破吳淞,闖進長江,直逼南京。腐敗無能的清朝統治者苟且偷安,屈膝求和,同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王朝竟歸罪於林則徐,將他撤職查辦,又充軍到新疆。3年後才被赦回,並委以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1850年,林則徐因病逝世,終年65歲。

林則徐虎門銷煙,書寫下近代反侵略鬥爭的壯麗篇章,它莊嚴地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是不可侮的!

[旁注]

《四洲誌》是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簡要敘述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曆史和政治狀況,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係統的地界地理誌書。此書實為開風氣之先的創舉,而作者林則徐也被後人稱為開始睜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欽差大臣 又稱“欽差”,是明清時期一種臨時官職。欽,意為皇帝,欽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欽差大臣是由皇帝專門派出辦理某事的官員。因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顯赫。擔任該官職往往都是皇帝信得過的高官,能得此職事本身也是一種榮譽。一般事畢即撤。

躉船 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邊,最初僅作為浮碼頭使用,用於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用作商業、娛樂及水上學校等使用。

水師 又稱“水軍”。清代兵種之一,設於沿江、沿海,有內河與外海之分。是對古代水上武裝力量的稱呼。傳統水師在朝廷編製、軍事作用上,與現代海軍相似。清代水師有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及兩廣等水師。

鴉片戰爭 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時間是1840年至1842年。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林則徐虎門銷煙後,英國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鴉片戰爭使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揭開了近代我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曆史新篇。

《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我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使我國的主權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並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我國曆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閱讀鏈接]

林則徐年少時就特別聰明,讀了很多的書,反應機敏,常常出口成章。有一次參加童子試,其父怕他走路累了影響考試成績,便讓他騎在自己肩上趕路。

來到考場,主考官見林則徐年少,有意考考他,即景出了一上聯,讓其對下聯,作為進考場應試的條件。此上聯寫道:“子騎父作馬。”林則徐不慌不忙,一邊下地,一邊應聲答出下聯:“父望子成龍。”主考官聽了林則徐的下聯,頻頻點頭,讚不絕口,十分高興地放林則徐進了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