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務市場主體 強化農產品營銷(2 / 2)

二是不斷運用電子商務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發展農社對接等直供直銷模式,發展訂單銷售等預購預銷模式,重點推動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銷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托優勢農產品主產區,著力培養不同層次的電商企業,著力加強製度、機製和標準體係建設,著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商,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融合協調發展。提升生產經營主體現代流通方式應用能力,促進其想用、能用、會用電子商務平台、產銷對接平台、電子拍賣平台等現代流通工具銷售農產品。推進流通信息采集發布,加強農戶信息服務,強化信息傳播,促進產前引導。推進公平交易方式應用,大力推行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交易方式應用,加快推進農產品公開電子拍賣、實物拍賣,推動配套完善交易信息保密機製、交易資金保障機製。

三是探索提高農產品經紀人、經銷商組織化程度的管理方式。擴大市場流通主體的經營規模,提高經紀人和經銷商能力和水平,提升市場流通主體的地位,促其通過產銷聯盟、產銷協會等組織,多方位參與市場競爭,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增強其表達訴求、維護權益、開展交流、推進合作能力。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農產品營銷服務,努力建設一批服務能力強、運作規範、經營誠信的專業化農產品營銷服務企業。探索推進經紀人、運銷商與農民之間建立生產、流通利益共同體,推進以市場引導農業生產,提升農民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定價能力,讓農民分享流通環節的增值利潤。

四是探索建立品牌農業製度體係。科學規劃品牌發展戰略,製定國際化的品牌認證體係與質量管理體係,加強品牌的創新與保護,加大政府扶持並完善社會服務體係,研究建立“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品牌建設與保護機製,逐步構建品牌製度體係。探索建立品牌目錄製度,定期發布、動態管理,完善和規範農產品品牌的征集、推介、評選、培育和保護,為企業做好質量、做大品牌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強生產經營者發展農產品品牌決心,提升消費者消費品牌農產品的信心。創建區域公用品牌製度,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區域特征、文化背景等賦予農產品的區域性、獨占性和公用性,挖掘品牌資源潛力,豐富品牌內涵,突出地理、人文、生物特點,加強區域公用品牌開發整合、培育宣傳、推廣保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

五是加快推動農產品市場流通法治建設。依法加快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法”立法進程,明確市場定位,規範交易行為,保障合理權益,確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性質、市場建設主體、投資方式及運行模式作出相應的規定,營造公開、公平的法製環境。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體製改革,借鑒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以及武漢市、壽光市等地區農產品流通一體化管理的實踐和經驗,推動實施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實行全產業鏈一體化管理,構建職責任務明確、定位布局科學、互相銜接補充、運轉高效流暢的農產品流通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