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確實是篡位(2 / 2)

胤、隆科多陰謀勾結的證據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竟一日“三次派遣護衛、太監等”進駐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此後每日不斷派遣護衛進駐該園。在康熙已經正式宣布“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的情況下,胤仍可以每日派人進駐暢春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隆科多任九門提督,專門衛戍京師。這裏麵若無隆科多的支持,絕無成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聖祖實錄》中,對胤每日“三次派遣護衛”進駐暢春園,用的是“候請聖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實錄》時,卻將“候請聖安”改為“恭請聖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隆科多等人的陰謀伎倆。

胤、隆科多聯手控製住暢春園,顯然隻是陰謀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後,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繼位的既成事實,完成篡位。

金恒源指出,清史專家王鍾翰早有雍正偽造《康熙遺詔》的說法。所謂《康熙遺詔》,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書”(起草)的作品。據李學智介紹,台灣中研院史語所保存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滿文《上諭檔冊》共75件。其中有一件內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奉旨:是。著交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

可見,康熙去世時,胤、隆科多並沒有能拿出遺詔來,是隆科多搶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的“遺言”。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獨自起草了《遺詔》,十六日宮內宣讀的《遺詔》雖然是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但底本卻出自隆科多之手。

疑雲重重的康熙大殮

金恒源指出,胤、隆科多匆匆舉行康熙大殮的做法,也充滿了陰謀氣味。康熙去世於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七至九時,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就下令舉行大殮,而且把大殮的時間定在戌刻(即晚上七至九時)。當時京城氣候已經寒冷,屍體裝殮存放不存在問題。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禮非同小可,新主必要與皇子、重臣會同禮部仔細研究方案,選定吉日隆重舉行。胤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借機把皇子、大臣馬上召進宮來。一旦進宮,在隆科多嚴密監控下,隻能俯首就範。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康熙去世當晚,三、八、九、十等眾阿哥都已及時知道並在場參加了有關的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