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與太後的關係(2 / 2)

第六,我們再專門說說德妃這方麵的原因,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嘛。坦然的說,德妃是我最最討厭的一個人,因為她的偏心,她的“無情”,她的厚此薄彼,在我看來都是世界上最殘忍最狠毒的武器,她深深的傷害了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這層陰影也一直伴隨胤禛始終。德妃本為宮女出身,身份低微,是因為生下胤禛才得以於次年(康熙十八年)被封為德嬪,進而晉位為“德妃”。所以有些學者根據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加以推測,認為德妃原本是佟佳氏身邊的侍女,被康熙看中而有了長子雍正,而佟佳氏因為憤恨德妃背叛自己所以才將雍正養育在自己身邊同時向胤禛灌輸一些不利於德妃的言論,從而離間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使胤禛在潛移默化中與德妃疏遠。自然了,女子間的爭風吃醋,也會延續到他們兩個人共同的兒子身上,就這點而論,德妃無疑是徹底輸了(還不如一個死人!),她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了。當然,這種論斷目前尚缺乏明確的文字資料可以佐證,確切與否尚在未定之天,不過倒可作為解釋雍正和德妃關係不睦之原因的參考。

第七,德妃做事也的確有很絕情的地方。康熙駕崩,德妃便要以死相殉(實際上是給雍正下馬威),逼得雍正情急之下對她說“皇考以大事遺付衝人,今生母若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以對天下臣民?亦為以身相從耳。”(雍正《大義覺迷錄》。《清史資料》頁11,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意思就是說“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後無顏麵對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惡名”。他們母子之間這樣互用自殺的方式相逼相脅,通觀二十四史,亦是“聳人聽聞”,親生(!)母子之間的對立竟然已經到了“劍拔弩張”、“有你沒我”的境地了,可悲,可歎!

第八,德妃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蕭奭:《永憲錄》,卷一。)為由,拒不接受皇帝給自己行禮,害得登極大典差點都開不了場,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禮這麼大煞風景的開場,也似讖語似的注定了雍正朝淒淒慘慘的悲劇收場。

此外,這位母親還曾放話說,雍正即位,"實非夢之所期",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明擺著告訴眾人說,他——自己的嫡親兒子(!)繼承大統,就連我這個親生母親做夢都想不到,實際上就是不承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對他踐祚的挑戰。在政治環境如此險惡的情況下,在那麼多政敵對她自己親生兒子虎視耽耽的情況下,她這麼說顯然將會受人以柄,顯然會把雍正往絕路上推,而她連想都沒想,連怕都沒怕,就這麼說,這麼做了!!!這麼絕情,偏心得這麼明顯,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關係,更何況好強好名如雍正者乎?!

德妃生前,斷然不肯接受“仁壽”皇太後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後應住的寧壽宮去,故她甫一咽氣,雍正便將她的梓宮(即棺材)移到寧壽宮,停靈三天才放到帝後死後應停靈的地方——壽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與不平,其中的三昧著實耐人尋味。

還有,胤禛因早年中過署,故而特別怕熱,德妃死後,雖天氣酷熱非常,但為免落他人(?!)以口實,他堅持守靈,以致數度昏厥,身體不支,在他給心腹年羹堯的密折中就有這樣的話——“朕安,你實在為朕放心,實力不能撐,也顧不得丟醜了。況受過暑,一點熱也受不得,隻得以身荷之重,著實惜養,不必為朕過慮。”一種負氣、憤懣的情緒,一看便明,母子之間關係若此,實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