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城市”任重道遠(2 / 2)

我們都清楚,“智慧城市”是一個體係的變革,將會引領中國城市發展新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相信上述的這些挑戰都會慢慢被化解,然而致命的是城市智慧化建設中接踵而來的錯誤:

首先,有些城市缺乏可操作的總體規劃,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和利益糾葛,使“智慧城市”逐漸變成不接地氣的行業,忽略了城市主體——人的智慧、人性體驗;其次,政府對“智慧城市”期望值過高,巨大的建設壓力和投資風險悄悄地潛藏在規劃文件和口號的洪流中;再次,有些地方缺乏真實需求判斷,導致各部門將自己擬建的信息化項目胡亂合並,再貼上“智慧城市”的標簽,造成投入產出率低下;另外,有些城市過度依賴國外的解決方案和信息係統,造成了交通、金融、管理等重要信息為外所控,造成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

如果我國各城市按照上述方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勢必會造成新一輪大規模重複建設,浪費巨額投資、缺乏應用時效,造成信息安全隱患等後果。

“智慧城市”是一個龐雜的係統,城市中各個“模塊”之間都存在著關聯,很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要建設“智慧城市”,首先就要注重整體,然後才能逐步細化推進。

第一,強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說,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建議各個城市製定相應的長期發展規劃,以規範當前“智慧城市”建設所出現的混亂局麵。“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成為中國新四化融合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不僅要服務於城市居民,也應該能夠服務於城鎮和農村居民。

第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和社交媒體提升城市競爭力。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認識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也以從創新模式的2.0時代跨入了多元發展的3.0時代,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承載著更加融合的技術和應用,可以幫助城市更加智慧地運行。

第三,健全信息網絡安全機製和體係。確保網絡設施與裝備的絕對可靠,同時確保業務係統、基礎數據庫的絕對安全,定期發布國家信息網絡安全評估報告,建立和完善入侵監測與防範係統。

第四,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協作創新模式。要想“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構造多元化、定製化的商業模式,其次,要建立“智慧城市”生態係統,專業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IT廠商、科技地產商、商業投資商等各類廠商通力合作。

第五,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物聯網與雲計算時代,法律法規問題要比傳統的互聯網時代更加複雜。在我國,互聯網法律法規建設基本是一片空白,在“智慧城市”時代,這種局麵必須得到改觀。

“智慧城市”的建設和實現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這個龐大的城市係統需要社會各方、城市中各個角色的充分關注,需要以開放的姿態借鑒全球各地的建設經驗,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特點,量身定製合理的建設方案。應掌握城市核心智慧、善用創新手段、促進合諧發展,支持新型城鎮化進程,這樣才能真正靠近“智慧中國”這個夢想,實現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