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撥雲見日(上)(2 / 2)

楚濤驚奇:“世上竟有此等絕學?”

風若寒直搖頭:“皆已是傳說了。世上有沒有這鐵塵訣,尚且存疑。要知道這傳說最大的漏洞,便是那場混戰:能將刀劍化塵的高手,最終死於刀劍之下——如何讓人相信得了呢。”

楚濤忽然皺了皺眉,但笑而已。

在這個江湖,真真假假的傳言太多了,聽著道貌岸然的,實則一場虛幻。聽著不可思議的,倒確真如此——比如梨花劍,比如宋家火場的亂象。誰又能保證鐵塵訣從來沒有出現過?誰又能保證——作繭自縛的事從來沒有在江湖發生過?何況這江湖從來是你爭我奪的地方,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能保證自己的貴軀始終在河邊走而沒有一不留神濕了鞋的時候?

濕了鞋還算輕的。在江湖的巔峰久了,結果鬧到家毀人亡,身敗名裂的,太多太多了。

風若寒一聲疑問把他的思緒拉了回來:“不過,一個山野村夫,決不可能輕易知道鐵塵訣這麼高深莫測的絕學。必是卷入了什麼事端。”

楚濤便將宋家火場的遭遇原原本本地道出。

“若如此,便不難解釋。”風若寒補充,“十數年前,倒真是有傳言,說鐵塵訣已被宋家後人所得。卻誰也沒見過宋離使出如此神功,自然都是不信的。然而如此看來,宋家肇禍的根源,極有可能正是鐵塵訣之爭。”風若寒起身,背著手,在庭院四處跺著步,平靜的神色裏,帶著些許凝重,“又或許,有人利用鐵塵訣的傳說故布疑陣。不然,三百年前的絕學何以重出江湖?”

楚濤悠然一笑:“先生訛我。”

風若寒瞬間麵如死灰。

“先生分明知曉,父親名義上為調查宋家血案而赴烽火嶺,實際正是去追尋鐵塵訣下落。如此神術,讓段寨主聞其名便驚恐不安,若重出江湖,必是軒然大波。按武林人的心性,豈是聽過便能打發?”

風若寒隻淡笑無語。雖不願楚濤重蹈覆轍,卻終還是繞不過將來一場苦戰。

他沉默了半晌,才下定決心似的告訴楚濤:原來,十二年前,楚原去烽火嶺前找過風若寒,他曾從宋離信誓旦旦的言談中猜測鐵塵訣確實在宋家手中,因此當宋家遇難,便懷疑這是江湖同道的暗算,他擔心鐵塵訣已落入圖謀不軌的人手中,接到來自烽火嶺的邀約後,更是堅決打算徹查。他擔心自己會有危險,便告知風若寒其中內情,讓後來者警惕。未想果真一去不複返。隻是當時楚濤尚且年少,風若寒擔心他行事過於衝動,一直保守秘密至今。

楚濤頓時愕然:“莫非唐宋兩家爭奪鐵塵訣,才鬧出那一場大火?而父親查知了真相,唐耀便……”

風若寒淺淡地搖頭:“風高浪險,人心難測啊。”

楚濤知道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若是唐耀一手所為,為何楚家的短劍會留在江韶雲處?若非唐耀所為,那封奇詭的匿名信何以提示他唐宋之爭?他越來越感到,烽火嶺裏藏著的分明是一張巨大的網,將所有人都編織其中,一旦被卷入,誰也無法掙脫那越纏越緊的痛苦。

查,還是不查?

這個問題又一次擋在他的麵前。

風若寒剛才的那一局棋重又跳進他的視線。蓄勢,而後強敵可破。一霎時有如醍醐灌頂。楚濤向風若寒深深一拜:“謝過先生指點!”換來的,是先生捋著銀須悠悠地笑。

何必將目光糾結於小處?他必須觀清全局,找出最為要害之處,才可伺機而動。而這大處,恰在江韶雲。他早該抽身而出,不然,終也隻將是那張大網裏的一顆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