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衄,故不可長保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不若其已。
當貴而驕,自遺其咎。
不可長保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
四時更運,功成則移。
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專,任也。致,極也。言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玄,物之極也。言能滌除邪飾,至於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3乎,則終與玄同也。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任術以求成,運數以求匿者,智也。玄覽無疵,猶絕聖也。治國無以智,猶棄智也。能無以智乎,則民不辟而國治之也。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或開或闔,經通於天下,故曰天門開闔也。雌應而不昌,因而不為。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言至明四達,無迷無惑,能無以為乎,則物化矣。所謂道常無為,侯王
若能守,則萬物自化。
生之,
不塞其原也。
畜之。
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不塞其原,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眾也。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盲、聾、爽,狂也。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聖人不為目也。
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必有辱,榮必有患,驚辱等#4,榮患同也。為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
大患,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又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於榮寵,返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由有其身也。
及吾無身,
歸之自然也。
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無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體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為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
是謂惚恍。
不可得而定也。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有,有其事。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5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見之貌也。
猶兮若畏四鄰,
四鄰合攻,中央之主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見,亦猶此也。
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
凡此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夫晦以理物則得明,濁以靜物則得清,安以動物則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難也。徐者,詳慎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必溢也。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蔽,覆蓋也。
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言致虛物之極,篤守靜物之真正也。
萬物並作,
動作生長。
吾以觀復。
以虛靜觀其反復。凡有起於虛,動起於靜,故萬物雖並動作,卒復歸於虛靜,是物之極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