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樣敵人不是很難攻破了?”
“是啊!所以我覺得還是遊擊,引出城內的敵人前來進攻的好!”
李島並不知道劉整已經投降的消息,隻以為張雲想要進攻大良城。
“哈哈,你的想法很好,可惜我們並不需要遊擊大良城,到可以遊擊一下沿途的兵站!”
張雲笑了一下,對於李島這樣的熟悉地形的人才,這一次必須帶著他。
“你去清點一下兵馬,待晚間隨我一同出征,你在夜間能夠摸清楚地形吧?”
“差不多,雖然已經離開那裏幾十年了,但是這點記憶力還是有的!”
“哦,對了,你對大良城的地形熟悉吧?說說看哪一個城門比較難以進攻!”
張雲此刻已經考慮了進入大良城之後的事了!那就是組織起防禦。
李島仔細了回憶了一下多少年前的記憶說道:“北門外,一條狹窄的山道朝深溝急轉直下,山道的兩旁是陡峭的“城牆“。與東門外相對平緩的地勢相比,北門外更不容易展開兵力,進攻者的火炮也無法直接瞄準北門轟擊,再加上對麵小良城的友軍可從背後打擊攻城者,因此,北門應該是大良城最易守難攻的一道城門。”
“也就是說北門很難被攻破了!”
“是啊!北門的地理形勢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西門呢?”
“西門的地形主要是緩坡為主,雖然有的地方有斷臂懸崖,但是相對高度並不夠,如果依照天然地形防禦很難!”
“那就是說西門是重點防禦之門了!”
“也不全是,西門實際上最難攻下的城門,因為緩坡的存在這裏建造了宋人獨創的城市模式——甕城!甕城套甕城再套甕城,形成了連環甕城體係,隻要敵人進入甕城緩衝區,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聽到李島的話語張雲驚訝地快要跳起來,這麼說甕城還真是厲害的一逼吊倒啊!
“照你這樣一講,即使一城之門被突破依然可以強勁,進攻者依然無法長驅直入,這樣耗費下去敵人豈不是十倍的兵力也無法攻破?”
“不僅僅是這樣哦!一般一門被破,敵人是不是會迅速地湧入大量的兵力進入緩衝區!而待他們全部進入甕城緩衝區,這時候組織反擊,從甕城相連的城垛射出箭矢,敵人從狹窄的城門無法迅速撤退,正好關門打狗!”
“哈哈哈,好一句關門打狗!我對大良城突然來了興趣!那麼南門呢!”
張雲現在是越來越欣賞這個大良城了,這樣的模式若是被推廣還不飛天!
“南門敵人更難進攻,一側是垂直的絕壁,一側是萬丈深淵,門外的道路是從垂直的絕壁上造出來的,外側有一座城門,內側一道城門,兩道城門之間是蛇形崎嶇山道!”
“臥槽啊!這麼險峻,若是敵人陷入甕城之中,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啊!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懸崖!”
“是啊!可不是嘛!”
“東門呢?”
“東門兩側懸崖峭壁多不勝數,也是進出大良城的主要通道,這裏的甕城也是氣派無比,夾山而建!比西門更加難攻!”
“好好好,李島你今天立了大功!待我們回來之後我在賞賜你!”
張雲高興地就差歡呼了,這樣的話一千人守衛大良城足以,若是能夠順利占據大良城,光是裏邊的百姓都夠組建抵抗軍的了,何必還要離開跑到青居城而來!
山城體係的核心就是連點成線,守點不守麵,連點而成線!隻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若是拿下大良城則是東川之咽喉被牢牢地掌握在張雲手裏。
加之釣魚城、青居城、武勝城、山城與大良城形成大三角地帶,那樣就完全禦敵於東川之外了,至於一些方山山城慢慢滴收複,則東川基本平定。
加之張雲手裏攥著能夠換取糧食的能力點!這些能力點供應幾萬人生活個幾個月不成問題!
守衛的同時也能賺取外快,沒弄死一個元兵就是一個能力點,隻要每天的糧食消耗與收入持平,基本上無大礙!
再說張萬又不是庸才,在得知大良城的消息之後肯定會設法攻擊汪惟正大軍,到那時汪惟正可算是腹背受敵了!
“將軍,我這就去清點兵馬!準備弓弩刀劍!”
“去吧,多準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