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吃出來的計策(1 / 2)

思前想後,賀六渾還是決定派出探險隊,做好各種準備。司馬子如就是這點好,隻要賀六渾決定的事情,他堅決照辦。什麼事情都好辦,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過河。其實草原上的人,基本都怕水,怎麼過黃河呢?賀六渾也是絞盡腦汁,前世的經驗怎麼就一點沒有用呢?

造船?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技術。等你能造出把數萬人運過去的船,這個戰早就結束了。而且那麼多的木材,船梁等等,都不是你想做就做的。三個人想到這裏,卡殼了,又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其實那兩個都沒有家,管他呢。

回到家,昭君笑眯眯的迎上前來說道:“夫君辛苦了,今天你猜我們吃什麼?”

賀六渾本來心情是有點壓抑,但是一看見笑臉就融化了。然後習慣性的開始抽鼻子,到處聞,然後哈哈大笑:“今天肯定是烤全羊!”

烤全羊是鮮卑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肴 ,是 餐中之尊。鮮卑烤全羊,以前隻供貴族享用,是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肴,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

雖然懷朔羊多牛多,可是真正能吃上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走進廳堂,就見桌子上一隻香飄飄的羊,體形完整,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要知道真正的烤全羊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薑、椒、鹽等佐料整體烤製成。

賀六渾食指大動,好久沒有吃到這樣的食物了。懷朔被圍城之後,都是節衣縮食,能這樣奢侈的估計就是幾個大戶人家了。

賀六渾坐到桌子前,準備下手,又停下來了:“昭君,今天怎麼有羊吃?”

“夫君這幾日都是甚是疲憊,而且勞心勞力。我就想,是不是給你補一補。”昭君回道,真是貼心啊。

“說的也是,我白天辛苦,晚上也辛苦,是該補補。”賀六渾笑眯眯的看著昭君。

“貧嘴!有肉吃還填不住你的嘴。”昭君嗔怪道。

賀六渾哈哈大笑,開始動手。身邊有佳人作伴,還有美食享受,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啊!邊吃兩個人開始聊天:“昭君,今天的烤全羊真的不錯啊,味道怎麼特別好。”

“夫君,你是多日沒有這樣舒服過了吧。”昭君笑道。賀六渾的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吃了一會,賀六渾發現昭君不是喜歡吃肉,而是特別喜歡吃酥軟的皮帶著肉。問道:”昭君,你為什麼不吃這些肉?“

昭君白了一眼說道:“會吃的人,才是吃這種烤的皮焦肉酥的。夫君啊,這是綿羊,當然是連皮一起烤,這樣的味道純正。如果是山羊,那就要剝皮烤了。山羊的皮,韌勁足,不好烤。”

山羊皮,韌勁足,賀六渾突然間腦筋一亮,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啊。天啊,度過黃河的辦法有了。說幹就幹,賀六渾立馬說道:“昭君,我太愛你了!你真的是我的福星!我去軍營了。“

然後不顧油嘴,直接抱住昭君就啃了一口。昭君一臉的油膩,哭笑不得。還沒有等昭君反應過來,賀六渾起身,用手巾一擦手,直接就走了。

賀六渾想到的是什麼?

羊皮筏子!

早在千百年前,聰明勇敢的黃河兒女就鑽進充氣的牛羊皮胎裏浮泅過河,那時的羊皮筏子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已經差不多了。

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區黃河沿岸的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擺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製作。因為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黃河上遊大部分地方為牧區,羊皮來源廣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黃河上具有悠久曆史的渡河工具。西北地區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記載見於《後漢書》,當時的護羌校尉在青海貴德領兵士渡河時“縫革囊為船”。

製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地方。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

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型的木框子,再橫向綁上數根木條,把一隻隻皮胎順次紮在木條下麵,皮筏子就製成了。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幹個渾脫相拚,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皮筏”。它是黃河上遊的主要運輸工具。古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濁浪,過險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