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的2003年,從bj一家台灣激光影像輸出企業工作不久,被非典的日益恐怖影響加重,選擇了離開人群擁擠到處看到帶著防毒麵具的地方。本來回距離較近的家鄉,由於連續2-3天的回家車票售空,情急之下隻能購買去往保定的車票。但是這途經保定確是我首次從事新工作的開始。
到保定的第一天我就通過保定本地人了解到的大型圖片輸出中心。這家企業是保定的一家集體所有製企業,從事圖片輸出於1993年,無論從人員,還是從設備規模都是hb前列。但是正是由傳統膠片衝印向數碼衝印過度的開始,從直接出現的問題就是無論客戶還是衝印社人員對於新事物都缺少了解,多家客戶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上馬了數碼影樓設備。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輸出的產品缺少標準,到底如何界定問題圖片是客戶拍攝出現的問題還是後期輸出企業造成的照片質量問題。當時在激光圖片質量控製上隻有柯達公司能夠提供關於整套與激光圖片輸出質量相關的色彩管理方案。由於能夠與客戶影樓交流較多的就是圖片設計部門,我當時就在設計部門與部分客戶進行設計環節的溝通,第一個業務量較多的客戶就是高陽的客戶,當時在多個客戶中從這客戶前期的拍攝與後期設計與輸出,能夠整體的對於圖片進行很好控製。在輸出室台麵上平排著多個地方客戶的圖片,我經手的這家客戶質量顯得較為突出,無論從圖像的清晰度還是從顏色的飽和度都是如此。
在總經理看過後高興的合不攏嘴,詳細了解了我與客戶工作的溝通協調上進行了細致的總結。按照控製的整個與質量流程相關的關鍵控製點進行了工作改進。如:拍攝時的相機設備白平衡校正、燈光的強度等工作的要求、設計要求等,。經過調整單位輸出圖片整體質量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最重要的業務流程上還是問題重重不斷出現。
情況情況是這樣的,在前麵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出現新的問題就是內部的前台接單人員出現了傳統膠片與數碼圖片流程如何走的問題,這問題從我進入單位就有,前台人員經常拿著膠片到設計部,還沒有數字化就要設計,真讓人冒汗;還有設計完的圖片客戶來取,結果客戶說我不是想要這樣的,白白浪費精力了,客戶還不高興,耽誤客戶時間了。但是前麵人員的指導工作是由一位姓米的負責人進行處理,但是這負責人由於受指派去完成平麵設計人員培訓工作。他剛離開單位兩天,趕上客戶數碼業務量明顯增多,前麵沒有固化的數碼處理流程,所以前台人員頻繁的出現把傳統膠片與數碼文件流程混淆,用於糾正調整產生錯誤的人員工時就增加了很多倍,而且也增加了員工之間的摩擦。當時在焦灼的問題前,靜下來仔細的思考問題的根源,我發現膠片與數碼的處理流程需要利用我的設計優勢把企業業務處理的每個流程問題點在業務單據上進行體現,前台業務人員可以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業務流程單對客戶的需求進行詢問與分析,確認客戶的具體需求後就可以按流程單後麵的內容進行一步一步的推進後續的工作。
正確的方法論是前提,這得益於我上學時所學的美術設計具有元素分解、元素再規劃組合與自學的mba的業務流程管理知識,兩者能夠很好的結合來解決這看似很焦灼的混亂場麵。我馬上把構思好的思路在紙上進行業務流程點的設計,經過多次的修改,以及征詢了其他設計人員的要求。終於解決了發生的問題,自己心理想這次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了,但是事實不是我想的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