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生為本的陽光體育課堂
青少年體育研究
作者:趙麗萍
摘 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放在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上,要提高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就是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會一定的運動技能,這樣既可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又可以使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
關鍵詞:以生為本;互動課堂;興趣;情感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每一個體育教師而言,不論是從自身素質還是在課堂教學上,都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但同時也給了我們更自由、廣闊的空間。每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校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自由、靈活地組織教材,選擇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標的需要,讓學生走進體育課堂,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真正成了教育的主體,收獲了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而帶給教師的則不僅僅是輕鬆的工作,更是享受課堂的過程。
以下,筆者想談談我對生本走進體育課堂的一些探索和嚐試,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以生為本的互動課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內驅力。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促使和諧互動,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例如,在教立定跳遠時,我是這樣引導的:“同學們,誰能說說青蛙後腿是怎樣起蹬的?”同學們睜大眼睛,都在認真地觀察。“青蛙起跳前雙腿是彎曲的。”裴娜第一個興奮地喊道。“很好,觀察得真仔細!”我及時加以鼓勵。“它起跳時後腿非常有力。”另一個同學回答。“非常好,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青蛙起跳時是哪部分用力的?”我又問。“是前腳掌用力,而且它身體全部展開了。”姚立文跳起來答道。“太好了!立定跳遠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個道理,同學們,起跳時的動作是兩腳左右分開,腳跟稍提,屈膝半蹲,上體稍前傾,頭稍抬,前後自然擺臂,雙腳輕巧落地。同學們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躍動作試試呀!”“想!”同學們有的跟在青蛙後邊,有的斜眼望著青蛙,模仿著青蛙跳躍的動作,起勁地練了起來。由於他們領會了要領,很快掌握了立定跳遠的動作技術。一隻惹禍的青蛙,竟幫了我的大忙,使這節課的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樣的問、答、議、練、比的課堂上,學習氣氛熱烈奔放,沉悶的局麵一掃而光,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習興趣就被激發和調動起來。
二、以生為本的互動課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體育課堂求思、求變、求新,而思、變、新的前提是“疑”。“疑”即學生的質疑、探疑、解疑,這種習慣要靠教師去培養。所以,教師要合理地把握學習內容,恰到好處地為學生注入催化妙方,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引導學生去質、探、解疑。如在學習“障礙跑”主題教學時,教師可設問同學:“你們平時走在鄉村的小道上遇到過什麼障礙?”同學們會馬上回言:“有水溝、大坑、山洞、樹木等等。”教師又直言發問:“你們會怎樣通過這些障礙呢?”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溝就跨或跳過去,遇到山洞就鑽或繞過去。”……“好,請同學們利用墊子、標杆自己設置各種障礙,並自選合適的方式通過障礙。”同學們立刻忙碌起來,開動腦筋,去質疑、探疑、解疑,自己設置起了各種形式的障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組的障礙設計別具特色,既快又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