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張氏家族(2 / 2)

“好一句武官不怕死,文臣不愛錢。盡管我們作為下等的商人,但也知道當今皇上和朝廷百官當得起這一句話,這幾年和突厥打仗,皇上減少自己的膳食,減少自己依仗開支。皇後穿一般的布衣,將一切可以減少的東西捐獻出來。就為打敗突厥,給我大唐百姓一個新的天地。我很讚同邱兄這個觀點。”這個時候突然李承乾覺得賽詩大會像是個幌子,至於真正的目的他也不清楚,到了這麼久說的和詩文一點關係也沒有。事實上,賽事大會的確是個幌子,當初張氏一族還是前朝一個相當有名的氏族,但是後來落魄敗落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在古代這個東西很讓人相信的。當時算命先生說的是,棄文從商張氏一族必然鼎盛開枝散葉富甲一方。但是以後無論發展有多麼的好,也必須投靠或者支持一方作為自己的靠山。否者富不過100年。而如今也快90多年了吧,有些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無,何況前麵的很多事都是按照那個算命之人所說的在發展。如今這個情況下,才會著急的為自己的家族找一個出路,或者說是找一個靠山。賭不起,也不敢賭。所以才會急著尋找一個值得依靠的人。賽詩大會比賽了十多年了。卻沒人能夠答出來。

對於張永棟的回答,李承乾當然是舉雙手讚成了,無論是作為李世民的兒子還是作為一個後世一千多年後的人而言,李世民的能力和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如今的伊拉克還是安西都護府的一個小地方。連在中亞稱霸牛到極點的波斯帝國還要把自己的王子派到大唐來做人質,換取大唐給予其的和平環境,想想當時長安的居住證就是現在的美國綠卡,大唐的軍隊所向睥睨,無人能當。敵人對於大唐的進攻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想想都是讓一個身為大唐子民興奮與自豪。

···················一直到了中午,幾人之間說的都是一些理想追求或者對於時政的看法,相反並沒有什麼深層次的交流。對於這一點讓李承乾有些失望。於是站起來開口道:“張兄,在下擔心家人,不必久留。就先告辭。如果有什麼需要可以來長安的雲來客棧給我留信。我定當盡快與張兄相見。”說完就欲起身離開。而張氏兄弟現在也有自己的想法,對於那個對出對聯的看法也淡了不少,對於李承乾的談吐幾人是很看重的,必須幾人相互之間交換意見再做決定。至於李承乾要走。幾人當然不能過多挽留,畢竟對方已經留了聯係方式了。於是客套一翻就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