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掙錢(1)(1 / 2)

第二天中午,李承乾一個人不著急的回到了長安。但是在還沒進東宮。路上就被阿福和一個太監攔住了。說讓李承乾進宮去見李世民。二阿福和這個太監從早上一直等到現在就是怕錯過了李承乾或者說是李世民還有些怕李承乾惡性不改又在外麵玩不肯回來。於是還沒休息就隨著太監來到了李世民平時待的書房。

到了時候發現早朝還沒下,所以隻好一個人在這裏待著。就等李世民下朝,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麵的一個太監進來低聲告訴李承乾皇上來了,李承乾趕緊整理衣服到門口迎接呢。今天李世民的心情似乎不是很好,反之臉色都不是很善。李承乾行禮了後,李世民問道:“這幾天出去的情況怎麼樣?辦事辦的如何了?”不知道李世民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心想我去做什麼,你不是知道的嘛,怎麼還這樣問。但還是口裏答道:“父皇,兒臣所辦之事皆已完成。並無差池。其中兒臣已經上了一道折子到吏部,請求重新任命鳳州知縣。吏部應該知道這個事情。”李世民聽了李承乾的話沒有說什麼,很大一會兒問道:“這幾天回來的時候有沒有聽說過什麼事情,南方那邊的。”李承乾心裏咯噔了一下,這幾天自己還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事呢。在鳳州和那個縣城裏麵自己都沒聽到什麼關於南方的事,難道李世民心情不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看到李世民正盯著自己,小心的回答道:“父皇,恕罪,兒臣今天中午剛返回長安,上位回宮。實在不知道南邊有什麼事情發生。”對於李承乾的回答,李世民雖然失望但也沒有說什麼,把手裏的一個折子遞給了李承乾。拿著一看,李承乾心裏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上麵說的是高州總管馮盎造反,如今五州洞撩集兵數萬反唐。李承乾知道這個上麵說的狗屁不通,後世知道馮盎這個人絕對是大唐的死黨,一生都沒有過反叛思想,直到最後死了還是為大唐守衛了20多年兩千多裏的異族邊疆地區。可以說的南方我大唐的一個屏障,如今這個折子隻說明了表麵上,馮盎沒有立即去鎮壓而已就說明別人有造反之心,未免實在是太武斷了些。對於馮盎的才幹,自己可是十分的推崇的,就憑七箭破壞掉洞撩扼守險要地段的手段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的。但還是有個疑問那就是五州洞撩造反是明年的事,怎麼提前了,難道自己的出現改變 曆史。還是傳說中的蝴蝶效應。感覺到自己的變化,李世民開口問道:“你對這件事有說明看法?”李承乾想也沒有想的回答道:“回父皇,兒臣以為折子上麵所說的太過武斷,馮盎的隋朝投降的將領,甚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山大王。但是就憑沒有立即鎮壓這件事去判決馮盎造反,是武斷的表現。但是有一點也不得不防。萬一上麵說的全是真的,馮盎是有意而為或者是授意五州反叛,那麼對於我大唐來說就是個很大的打擊。所以兒臣以為現在朝廷必須慎重的考慮。”現在李承乾不能告訴李世民說,我保證馮盎不會反叛我大唐,別說李世民不信就是他自己都不能這樣說啊。李承乾繼續說道:“如果我們現在就直接判定馮盎有罪,去把他抓起來。先說萬一是真的造反,我們能抓住嗎?逼急了對於剛打完仗的朝廷的影響很大,甚至有不堪設想的後果。而要是馮盎忠心於大唐,我們這樣做,就是寒了大臣的心,反而讓他們反感我們的作為。如今我們當以明裏安撫,暗地裏像高州地帶調兵。做兩手準備,以防不測。”李世民聽到了後,臉上終於有了點笑容繼續問道:“那現在朝廷該如何做?”李承乾低思了下道:“回父皇,如今我們想召回馮盎估計不可能,即使他願意回來,我們也要考慮高州的實際情況和五州洞撩的數萬亂民。所以我們可以派一個能說之人去慰問馮盎,到了還可以臨機應變,還可以召回馮盎的子女回京,一者可以檢驗其是否忠心,其二也可以在馮盎平叛後封賞其子女,三者有其子女在長安,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將高州兩千多裏地留給馮盎鎮守。相信馮盎也會明白皇上和朝廷的苦心。”聽了李承乾的話,一直不開心的李世民終於露出了笑容,因為李承乾所說的,和朝廷大臣所提出的辦法想必,這個好了太多,而且對於目前的情況也是最適合的,其中就和魏征的主意相合。同樣也是李世民認可的一個主意,隻是目前還不知道派誰去。於是開口道:“當你以為,派誰去最和適合?”李承乾聽到問自己這個問題就有些犯難了。曆史上是派了一個姓韋的人,如今去的人在自己眼裏是有驚無險,但是別人看來就不一樣了。但是自己又不知道那個人叫韋什麼。於是隻好開口答道:“父皇,對於人選,兒臣也不知道該派誰去合適,但是派的這個人一定要代表皇上的意思,還要有勇有謀,能夠臨危不亂才行。如果父皇沒有人選,兒臣願意去高州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