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頡利&遣唐使(2 / 2)

見一事已了,這個時候禮部尚書啟奏道:“皇上,大和使者在殿外求見。”聽到大和使者,李承乾心想到日本人。而且如果曆史沒有記錯的話,這次應該是日本的第一次遣唐使。李世民聽到了後,有些印象好像是東邊的一個小國家,在大業年間就到過隋朝,前段時間就到了長安,一直把她們留在了驛館。於是說道:“讓他們進來。”很快就進來穿著唐朝服侍的三個三人,齊齊的跪下道:“大和國使者,犬上三田耜,惠日,澄大拜見唐國陛下。”看著三個像狗一樣的人匍匐在大殿之上,李承乾心裏就感覺到厭惡。現在比別人弱就像狗一樣去舔主人的 靴子,請求主人給點賞賜,而一旦變強大了點就忘恩負義。對自己的主人下黑手。他知道遣唐使是來唐朝學習文化交流的,說坦白點就是來偷師的,按照李承乾的想法就是,不讓他們學到任何東西。可是如今的李世民是聽不進去的,他還沉浸在那種成就感裏麵。其實不止李世民就是下麵的大臣心裏也是一個想法,我大唐盛名遠播就是在大海的另一邊都有慕名而來的國家。這個是時候,李世民說道:“貴使請起,不知道貴使代表大和國所謂何事而來?”聽到李世民的話,犬上三田耜趕緊說道:“回唐國陛下,我王感唐國陛下,盛名遠播,仁懷天下,所以派遣下官代表我王願意永世稱臣。請唐國陛下恩準。”聽到這句話,眾大臣都是臉麵冒光,即使是李世民也是一樣,虛榮心每個人都有,隻是有人能夠克製下來而已。不戰而屈人之兵,就靠名聲就能讓人俯首稱臣。李世民道:“貴使客氣了,大和國王謙虛了,我大唐願意接受大和的誠服。賜使者犬上三田耜大唐名字禦田秋”見李世民現在高興,犬上三田耜繼續說道:“謝唐國皇帝陛下賜名,我王懇請陛下,允許我們這次來的隨從在唐國內學習唐國文化,交流唐國的先進知識,我大和國感激陛下的天恩。”李世民正在高興處,沒有猶豫就答應了,隻有李承乾,秦叔寶和長孫無忌幾個人眉頭皺了下,猜測到這個才是這個犬上三田耜的真正目的吧,他們幾個從隋朝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大和國剛從奴隸社會解放出來,經濟文化軍事都是十分的落後,如今是在抱上了大唐的這棵大樹,但是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提高大唐的聲望,估計也是因為這一點幾個大臣才沒有出來反對。然後就是商量了下讓澄大去天台山學習佛教知識。而藥師則想學習唐朝的禮儀,至於犬上三田耜就要學唐朝的吏治,帶來的百餘人全部進入各行各業學習。好在李世民最後弄清楚,大唐的軍器監等重要地方,沒有讓這些人進去。這兩件大事一了,後麵就處理了些小事,本來還要對俘虜頡利打敗突厥一事對朝廷大臣進行論功行賞的。但是考慮道突厥新貴執失思力正率突厥十多萬部眾在黃河一帶等待李世民處理,所以決定先處理這個事後再進行論功行賞。於此後麵就是處理了些各種事後就是退朝。

各位大臣陸陸續續的想外麵走去,這個時候。李承乾拉著正在往外麵走的秦叔寶,趕緊道:“翼國公請等一下。”聽到李承乾的話,秦叔寶雖然不解但還是轉身道:“不知道殿下有何事?” 李承乾揚了揚袖子道:“國公,有人托本宮給秦大人帶一個東西。如果有何疑問可以來我東宮”說完就把昨晚那個母女拿出來的玉佩給了秦叔寶,他也不知道這個玉佩代表什麼,畢竟是古代他對這些信物的含義基本上是不懂的。卻說秦叔寶看到那個玉佩接手後,不由的一震,腳步也由的踉蹌幾步。這個時候李承乾本計劃回東宮的,突然皇帝的近侍,趙世達跑過來道:“太子殿下,皇上現在讓你去太極宮書房。”李承乾道:“趙總管,可知道皇上召見所謂何事?”趙世達道:“殿下恕罪,這個老奴也不知道。皇上隻吩咐太子去書房,其他什麼也不知道了。”見問不出來什麼,於是跟著趙世達向書房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