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頡利&遣唐使(1 / 2)

次日早上,李承乾早早起來在花園練習了下功夫。然後就是洗漱,這個時候李承乾問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一個婢女恭聲道:“太子殿下,卯時剛過。”李承乾知道按照古代就是馬上要去上朝了,於是說道:“拿我的衣服過來,更衣上朝。”說完就往屋裏走去,旁邊的侍女就趕緊去伺候.····

太極殿裏麵,三呼萬歲後就是奏本,然後群臣商議對策了。而新李承乾對於這個是一竅不通,所以就隻有和旁邊的長孫無忌,岑文本等人一個樣子行禮。行禮完備後,岑文本道:“啟奏皇上,押解東突厥頡利的車隊昨日已經到達,頡利現在被軟件在刑部。關於頡利以後的安排,請皇上定奪?”李世民想起自己的這個老對手,最終敗在自己的手下,十多年的戰爭總算是畫了個句號。對於頡利的處罰,他自己心裏是不願意輕放過的,但是為了安定天下卻有不得不做出大度的表現,於是問道:“諸位大臣,以為如何處理頡利?”聽到李世民的話,下麵的大臣是各抒己見,著種情況是做皇帝最喜歡的,雖然看起來不像話,但是知道這些人真正的考慮,表現的是自己的真實想法。隻見房玄齡道:“皇上,臣以為頡利所帥突厥與大唐為敵多年,作為敵人而言俘虜後必然就是殺掉,像頡利這種梟雄。有一絲的機會就會危害他人,但是作為一個局外人而言,頡利不枉是一個英雄,作為一個英雄爭霸天下是一個英雄的夢想和誌向。所以以外人的觀點就是可以對其行為表示理解。所以微臣鬥膽,不殺頡利。”房玄齡剛說完,作為鷹派的侯君集就跳出來道:“皇上,自武德初年到貞觀初年,我大唐與頡利連年大戰,百姓,官員死在其手上不計其數。而將士們是以保家衛國,報仇雪恨為動力連年打仗。為了天下枉死在頡利手上的士兵和百姓,微臣鬥膽請皇上殺掉頡利。”對於侯君集的觀點,尤其的武將的想法估計大多數都想殺掉頡利的看法。李承乾也表示可以理解,一個武將看到跟隨自己多年的士兵,將軍一個個死在自己的麵前,那種恨是多麼深,如今做夢都想殺掉的敵人就在自己的麵前,突然有人說放掉他,誰會同意。聽到侯君集的話,李世民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態度,轉向李承乾道:“太子對此事有何看法?”聽到李世民問自己,在剛才李承乾就努力的回憶了下,關於頡利被俘後的結局,但是隻知道個大概,那就是沒有殺。李承乾於是恭聲回答道:“回父皇,兒臣以為頡利不當殺,頡利被俘虜後,其部眾仍有幾十萬,其中投降我大唐的就有十五萬左右,如今在關內,其問題還沒有解決。眼下頡利切不可殺,其一是現在殺了頡利會寒了投降我大唐的頡利中將官的心,也會寒了眾多番將的心。其中容易引起民變甚至是兵變,相信這一點諸位也不可否認的吧。”聽到李承乾的話,眾臣點了點頭表示肯定。李承乾於是繼續說道:“其二,我大唐開國至今也就十多年,麵對的諸多困難,我們都挺了過來,頡利隻是我們的一個敵人,相信大家都不滿足我們目前的大唐版圖,想我大唐要成就千秋萬世基業,開辟疆土也是諸位的夢想吧。在我大唐西北部還有突厥的另一個分支西突厥,正北部優回紇,東北部有黨項,高麗。西部還有弱勢的吐蕃,薛延陀。更西還有西域諸國,波斯王國,大食國,拜占庭帝國,南方還有安南國,天竺國,東部還有一個扶桑小國等等。諸位可知道,我大唐所麵對的異族之多,麵對他們肯定是先打仗,然後才會投降的,難道我們要殺盡這些人嗎?那得到的又是什麼。如果我們殺掉投降的人,那麼一旦雙方交戰必然死戰,帶給我大唐的損失必將十分嚴重。”聽到李承乾的描述,許多國家這些人聽都沒有聽過,但是還是相信太子不是信口開河,因為上麵還有個他老子在坐到的,你說講話就是欺君。而且對李承乾說的開疆之說,很多大臣都是內心欣喜的,無論各種原因他們都是讚成的,見到大家都表示同意。李承乾繼續說道:“允許眾多異族之人投降,既可以節省我大唐的國力,有可以顯示我大唐君王的仁慈胸懷。所以兒臣請父皇可以寬大處理,但是頡利雖然不能殺,但也不能放。想他頡利大半輩子都在草原上度過的,我長安雖然經過戰亂,但是也比草原繁華。所以就讓他在長安過一輩子,我們可以派人軟禁在長安的一處,如果他安安心心的過,大家都相安無事,如果頡利懷有異心,到時候我們再殺了他,天下人的口也可以封住。我大唐是仁至義盡。”在聽到李承乾的話,尤其是第二點的時候,李世民就下決心不殺頡利了,開辟疆土是李世民一輩子的夢想,成就大唐盛世也是他的追求,頡利被俘虜後,他就有些擔心這些大臣會失去進取之心,如今看來到是自己多慮了。而這個時候翼國公秦叔寶和盧國公程咬金也出列一起說道:“皇上,臣等也讚成太子所述不殺頡利。”有了兩個國公而且算是軍方大佬鬥說了,後麵的大臣權衡利弊後也跟著表示讚成。見到這個情況李世民應道:“既然眾卿都認為這樣,那即刻擬旨,在長安建一處房屋,讓頡利住進去,讓玄甲軍住在周圍,守衛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