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動態CT增強掃描對孤立性肺結節診斷的臨床價值(2 / 2)

1.5 數據處理方法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式與病理學診斷結果的符合率

對照組中34例患者診斷結果與術後病理學檢驗結果相符,符合率達到81.0%;觀察組中40例患者診斷結果與術後病理學檢驗結果相符,符合率達到95.2%。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據組間對應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術前對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進行區分,可以使良性孤立性肺結節疾病的手術率明顯降低,是放射診斷醫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孤立性肺結節的病理類型包括很多種,無症狀的肺癌及良性結節在臨床上最為常見[3]。術前對良性孤立性肺結節進行診斷最可靠的非組織學標準為結節中至少有2年時間沒有繼續增大,結節內部有彌漫性鈣化、中心鈣化、層樣鈣化、爆米花樣鈣化現象存在[4]。在動態CT增強掃描條件下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疾病的強化特點主要包括:峰值時間大都在掃麵的60s左右出現,峰值的範圍通常情況下在31.4~142.5HU之間,強化值水平的範圍通常情況下在21.5~109.0HU之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化表現,且大多數的病灶強化程度明顯。TAC有快速上升表現,在峰值出現之後,120s的範圍之內沒有降支形成,而會表現出一個較長的平台期。其曲線形態特點可以對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病理學特點進行客觀反映,對比劑在肺癌腫瘤中的分布與正常的肺組織中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支氣管動脈係統是肺癌腫瘤的主要供血係統,腫瘤支氣管動脈的實際大小及數量的增大和增加,會直接導致患者微循環容量水平明顯增加,使造影劑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到病灶的內部,故而形成TAC較為陡峭的上升支。造影劑主要通過支氣管靜脈係統流出,由於肺癌病灶通常情況下,缺乏支氣管靜脈係統及淋巴回流係統,淋巴回流過程受到阻礙,因此,在峰值形成之後會出現較長的一個平台期[5]。

參考文獻

[1]儲成鳳,徐秋貞,楊明等.周圍型肺癌與肺結核球的同層CT動態增強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誌,2013,11(12):123-124.

[2]劉淑萍,蘇秉亮,劉麗芬等.螺旋CT增強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誌,2013,10(11):125-126.

[3]趙樹偉,趙壇,張恩紅等.孤立性肺結節CT與HRCT表現的對照評價[J].醫學影像學雜誌,2011,18(10):125-126.

[4]許建雄.CT動態增強掃描的層麵優化在孤立性肺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14(13):125-126.

[5]陳明榮,張燕麗,徐亮.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CT增強掃描增強程度探討[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0,17(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