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庸醫最大的用途,就是給那些投機倒把的小年輕開假條。
不少小年輕家裏富足的,便拿一些個好處去賄賂那庸醫,討好他,開假條的時候便利索的多。
董敏家在農場之中說不上話,父母年紀大,是老年得子,多年下地幹活,導致腿腳不利索,故不能給董敏獻上家庭的溫暖。
他又不是個懂得諂媚的人,麵對無人願意與他同行的窘境,隻好單槍匹馬,獨身一人往那孔老夫子的廟宇,執行上級的指示。董敏心裏倒是不會對這活動感到害怕、厭惡,反倒是覺得新鮮極了。比起日複一日地做著相同的工作,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反倒是更加有趣。
臨行之前,上級破天荒地給董敏開了小灶,殺了一隻雞,給他做了一個小雞燉蘑菇,還把多年的陳釀,給開開了。
意思很明確,萬一董敏不幸離世,也可以落個酒足飯飽的結局。農場的領導還讓董敏放心,萬一運氣不好,走了,他的父母將由整個農場的全體成員,幫忙贍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一次的行程,董敏不僅執行的完美,還給自己撈了不少的油水,這次的工作足足用了一個星期,才算完工。
等到董敏回到農場的時候,所有人都被他給驚呆了,大家不知道,眼前看到的,究竟是人是鬼?沒有缺胳膊少腿,精神上也沒有出問題,著實奇怪。
董敏前往孔子廟的那段日子,農場時常會聽到“轟隆隆”的爆炸聲,那是董敏用炸藥炸地磚的聲音,光是把地板炸開,便耗費了董敏兩天的時間。
傳聞並沒有誤,那一百個儒生在這世上的蹤跡尚在,隻不過化為皚皚白骨,掩埋在泥土之中。
經過一番仔細的搜尋和勘察,董敏找到了那傳說中的寶藏,而這寶藏,便是那一本本關於鍛造、雕刻的珍貴典籍。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那一本本典籍,董敏總算是把這片區域的曆史給了解的一清二楚。
當年,那夥賊人之所以前往鞍山,便是為了這些珍貴的典籍。
一旦擁有了最為精妙的雕刻鍛造術式,毫無疑問,他們便可以借此大賺一把,在賊人的眼裏,這些書籍都是價值連城的古董,隨便拿出來一本進行販賣,都可以從洋人那套來個大價錢。
憑借著過人的耐性和超群的記憶力,董敏將所有經法、術式牢記於心,足足看了五天時間,總算是把近百本典籍之中的一字一句,全部記憶的滾瓜爛熟,在第七天的時候,一把火全部燒了個精光。
靠著這一次敢死隊一般的遭遇,董敏得到了上級的認可,步步高升,到了城市高就不說,也把他那一對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老父母給帶往市區家中,過上了好日子。
這麼些年來,他將當初發覺到的雕刻典籍,默寫成書,並反複地推敲、研究,技藝日趨精湛,但也耗費了他大半生的心血。
年近六十的董敏,前不久剛剛獲得了“雕刻宗師”的稱號,對於他而言,耗盡半生拿到如此稱號,便覺心滿意足,已經覺得自己步入了一個別人難以達到的巔峰。
要知道,有多少優秀的雕刻師,都隻是停留在大師級別,一直沒有辦法突破瓶頸,到達宗師的境界。
去年,在一年一度的國際雕刻大賽之中,董敏橫空出世,給世界各地的雕刻師,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好戲。
凡是觀看了他雕刻的人,無不為之拍手稱妙,也是通過這個機遇,董敏又認識了人生當中又一重要人物——毛民英。
賽場之上,董敏一舉一動,盡顯大家風範。
他在幾乎腐朽的木頭之上,雕刻出來了一副栩栩如生、充滿了生機和張力的《駿馬奔騰圖》,且耗時不過半小時的時間,驚得所有參賽選手、評委,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在這一副《駿馬奔騰圖》之中,董敏用到了許多鏤空雕刻和暗調的手筆,這都是他苦心鑽研陸子岡的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手法的集大成之作,與此同時,他又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新的內容。
他敢稱,在鏤空透雕中這種雕刻手法中,放眼全國,甚至是全世界,還沒有人能夠比得過他。
而且董敏尤其擅長平麵減地之技法,這也定格了他在全國雕刻界中獨樹一幟地地位,成了毛民英的得意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