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得意門生(1 / 2)

“聽你這話的意思,就是接受挑戰了,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道天高地厚呢!”董敏似乎沒有料到其貌不揚的林風,敢於頂住整個雕刻界的壓力,接受挑戰。

林風不屑笑了笑,隻覺得眼前這老東西太把自己當成一回事了,笑道:“孰勝孰負,現在還說不準呢!”

林風並不知曉董敏的來路,此人現年六十歲上下,在雕刻圈之中混跡多年,後來傍上了毛民英這個堅實的後台和靠山,便一發不可收拾,事業可謂是到達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董敏第一次發現自己在雕刻上麵的天賦,還要追溯到孩提時期,那時候舉國各地關於雕刻方麵的藝術,還不慎了解,而董敏卻陰差陽錯,獲取其中真諦。

剛滿十六歲的董敏,自幼生活在鞍山一個農場之中,鞍山位置偏僻,是個鳥不拉屎的村落,年少的董敏過著天真爛漫的自在生活,並不像現在這般,深諳世道。

他是那樣的單純,以至於農場之中,不論是男女老少,都給他送去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外號,“董老實”,直到多年後的聚會上,人們依舊這麼叫他。

“老實”,你要說這是一個貶義詞,倒也談不上,說它是一個褒義詞,卻基本上不被做褒義詞使用。

大家都說董敏老實,表麵的意思呢,是說董敏好說話,農場裏麵所有的髒活累活,都可以甩給他幹,把他當成活雷鋒使,但裏層的意思,就是說他好欺負了。

因為自己祖祖輩輩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實人”,世代都是農民,董敏倒是不會受到風雨飄搖的影響,但對於每日所做之農活,久而久之,倍感疲乏。

董敏內心是向往做學問的,不知怎的,他一直認為自己絕不可能是一輩子待在這鞍山農場之中,同那牛羊、橡樹作伴的命運。

他向上、好學,但在這個世道,在這個環境下,根本不知道該從何入手,也不知道該做哪一門子的學問。因此隻好在農場之中安分守己,把手頭上的本分工作做好,爭取被上級看中,發工錢的時候,給他多發一些。

董敏每天基本上都過著農夫一般的生活,喂養豬牛羊,刮刮橡樹,取去橡膠,擠擠牛奶什麼的,根本就沒有多少接觸到書籍、接觸到外界的機會。

年幼的董敏當然知道,在這山窩窩裏麵貓著,絕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一時半會兒地,也沒有什麼鯉魚躍龍門、烏雞變鳳凰的機會,因此該幹嘛幹嘛,也沒啥怨言。

直到那一次,農場內部給農場全體成員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大會,董敏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當中最為重要的轉機。在大會上,上級決定把農場後山的孔子廟一把火給燒了。所有成員投票,把董敏選為了這支隊伍的隊長。

原因很簡單,倒不是因為董敏具備什麼出類拔萃的才能,或者說在農場的眾多青年當中擁有多高的聲望,僅僅還是因為那兩個字——老實。

關於後山孔子廟的傳聞,就像是鬼故事一般,一次次地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很多當地人,都說孔子廟的地底,實際上暗藏著一個墓穴,在那墓穴之中,足足有上百條屍體,是一個焚屍坑,彙集著數千條冤魂。

解放戰爭時期,這地方來了一夥兒山賊,他們無惡不作,燒殺搶掠,那一百個人頭,便是當時不幸罹難的村民,也是主張反抗山賊的那一百個。

他們都是一些信奉儒家思想的儒生,飽讀詩書,卻手無縛雞之力,最終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萬幸的是,他們的犧牲為整個村落保住了香火,不至於整個村子慘遭賊人屠戮。

據說在孔子廟的百屍坑的底下,還隱藏著無上珍寶,亟待人們去挖掘,這寶藏也都是這一夥儒生極力保護下來的,臨了也沒說出來藏在裏頭。

關於這個孔子廟的奇聞異事過多,便引起了上級的注意,決心要把這不倫不類的地方,夷為平地,以絕後患。

上級當然不敢親自過去那煞氣濃鬱的地方,便把這最恐怖、最艱難的任務,交給了以董敏為領頭人的年輕人們。

執行任務的時候,幾十個同董敏一般年歲的男青年,光是鬧肚子的就占據了一半,還有幾個要麼說自己發燒,要麼說自己感冒,麻煩的是醫生還給他們確診,批給了他們假條。

在這樣的鬼地方,醫生特麼懂個毛線,不過就是一個懂得抓些中草藥的庸醫罷了,真正發病起來的時候,根本派不上用場。